曾向松林梦美人,雪肤花貌认来真。
一声横玉惊么凤,枝北枝南总是春。
【注释】
曾向松林梦美人:梦中见到一位美人。曾,曾经;向,面对;美人,美女;松林指幽雅清静的山林。
认来真:确实认出。
一声横玉惊么凤:一只黄莺在树间鸣叫,声如玉器。
一枝北枝南总是春:这两句诗是说,无论哪一枝梅花都是春天的使者,都是美好的象征。
【赏析】
此词上片写梅仙图中的美人,下片以梅花为喻,赞颂其美好高洁。全词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有诗意。
曾向松林梦美人,雪肤花貌认来真。
一声横玉惊么凤,枝北枝南总是春。
【注释】
曾向松林梦美人:梦中见到一位美人。曾,曾经;向,面对;美人,美女;松林指幽雅清静的山林。
认来真:确实认出。
一声横玉惊么凤:一只黄莺在树间鸣叫,声如玉器。
一枝北枝南总是春:这两句诗是说,无论哪一枝梅花都是春天的使者,都是美好的象征。
【赏析】
此词上片写梅仙图中的美人,下片以梅花为喻,赞颂其美好高洁。全词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稚登为友人朱仲谊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河桥柳青不忍折,临岐顿觉中肠热。 - “河桥柳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河桥景色,柳树翠绿,生机勃勃。 - “不忍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 “临岐顿觉中肠热”形容看到朋友离去时内心的激动和不舍,仿佛心中的感情沸腾。 2. 百年几见一代人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布谷鸟作为主题。下面逐句解释: 1. 阳春布德鹰化鸩,眼虽可识心和柔。 2. 野人因见拂其羽,有事南亩并西畴。 3. 桑林阴阴桑葚熟,仿佛禽言如布谷。 4. 秋成准拟去输官,农务当勤何待促。 5. 周家开国本务农,艰难王业存豳风。 6. 仓庚鸣鹃俱在咏,布谷应候将无同。 7. 田家望雨由清哢,况闻处处催春种。 8. 黍稷今年如满家,布谷之祥胜灵凤。 译文: 1.
高士谦墨竹 其四 雪竹 天寒翠袖正薄,月满琼枝又新。 只恐凤凰巢冷,截筒吹转阳春。 注释与赏析 天寒翠袖正薄,月满琼枝又新。 - 注释:天气寒冷,绿色的衣袖也显得薄弱。月亮圆而明亮,使得洁白的竹子更显生机勃勃。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天寒”和“月满”,描绘了一幅清冷中透出生机的美景,形象地展现了冬夜中的雪竹之美。 只恐凤凰巢冷,截筒吹转阳春。 - 注释
【注释】 湖风:湖边之风,此处指吹拂湖边的秋风。沙目:眼睛被沙子磨得睁不开的样子。终南进士:指终南山的进士。倔然:倔强的样子。蓝袍靴露趾:穿蓝袍、露出脚趾。 硬黄:黄色的纸张。书:书写。一纸:一张纸。若曰:好像在说……上帝:上天、神明。锡尔祉:赐给你福祉。猬磔:像刺猬那样蜷伏。于思:思考。含老齿:满口牙齿都长出来了(比喻年纪很大)。颐指:指挥别人。守门:守卫门户。荼与垒:茶饭,饮食,这里指生活
辛亥岁秋,帘分韵得上字。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听到窗外蟋蟀的声音,感慨时光易逝、岁月如流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明时圣主作,文治在所尚。 - 注释:在这个光明的时代,圣明的君主致力于治理国家,重视文化教育。 - 赏析: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2. 声教极被渐,舆图混轮广。 - 注释:声威教化遍及各地,国土辽阔广大。 - 赏析
我行古剑关前路,正见岳王坟上树。 坟前湖水日夜东,万古不流忠烈去。 汴梁城里胡尘飞,炎精一蔽天无辉。 宫墙烟柳自春昼,画梁燕子将谁依。 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 长条折取赠行人,谁酹英雄一樽酒。 四弦弹出陌上花,推手为琵却手琶。 坡仙有语谁解道,独歌缓缓妾还家。 往古来今无限思,欲着春风恐无地。 杜鹃秪解管兴亡,蝴蝶何曾知寤寐。 可怜冻雀纥干山,致身不似艮岳间。
【注释】 景献:唐宣宗李炎。王维: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由李璟建立,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金错刀:一种装饰精美的铜器。齐纨:古代的一种白色细绢。袅翠:形容女子的发髻。宛似:好像。黄陵庙:相传是舜帝和娥皇、女英的祠庙。九疑:山名,在今广西。瑶瑟:玉制的瑟。宣和年间,指宋徽宗赵佶时期。丹青:绘画。墨君:指王诜。制筒:制作乐器。有熊:指《楚辞》中的《天问》一文,作者屈原
【译文】 高田宜种蔬菜,下田宜种粮食。 年成不好和饥荒,怎敢指望吃肉食。 雨后收拾荒废的田地,铲除杂草使土地恢复力。 会看根本生长得,采摘时要警惕不要急躁。 上天同情我们贫寒,这些东西一点也不吝啬。 就像整年谋划一样,十瓮菜也能收获。 现在嘲笑画上的东西,馋涎欲滴流满胸臆。 长久能吃到菜根,这是天下没有的好滋味。 【注释】 画菜:指《神农本草经》中的“神农百草图”,其中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
【注释】 1. 甲寅:即洪武四年(1371)。 2. 仁和:今属浙江。 3. 四明:在浙江。 4. 陈子善:字子善,元朝末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官,明朝建立后,他隐退不仕,故称“陈先生”。 5. 麒麟冢:相传春秋时孔子曾梦见老子骑白麒麟而过,于是筑坛建庙祀之,后人称为“圣祖庙”,俗称“孔子坟”。 6. 乘拱:拱手而立,表示恭敬。 7. 忠臣: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因忠诚于师,被孔子称赞:“一箪食
注释:在天空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对飞翔的鹤,它们飞到了云层之上,为我衔来了天上的文章。 赏析: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与朱仲谊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朱仲谊深深的思念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途的美好期许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做题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和重点句子来填写。本题中需要注意“虹腰”“酹”等字词。 【答案】 飞梁压水跨虹腰,知是吴江第一桥。 安得鲈鱼共樽酒,秋风亭上酹三高
【释义】 寒江上钓雪的图景:风浪满江,大雪覆盖着渔船,一杆长竿在水面上飘动。 鱼钩更长了三尺,不信寒冬的鱼儿不上钓。 【注释】 “寒江”三句:形容天气寒冷,江面上积雪,渔翁在空荡荡的大船上垂钓。夷犹:犹豫。 “钩丝”句:意谓即使鱼钩再长,也不信冬天的鱼不上钩。 【赏析】 诗题是作者自撰的,但诗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写自己的事情,而是以寒江钓雪为题,借以抒发自己的志趣。此诗首二句描写寒江雪景
【注释】 秋江雁阵图:秋天的江上,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 东去雁南翔:往南飞的大雁向东方行进。 涵秋一两行:在江面上倒映出秋天的一二行。 不待平沙观落处,便从图画认潇湘:不必等到沙滩上的大雁全部落下,就能在图画中看出是大雁南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秋天来到长江边,看到江面上大雁成群结队南飞,他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名:舜举桃花二首·其一·碧桃 诗句:花开记得涌金池,一片枝头不受吹。 译文:桃花盛开时,记得涌金池的美景,只有那一片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不受任何风吹动。 注释: - 碧桃:一种红色的桃花 - 涌金池: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 - 一片枝头:比喻桃花的美,一枝独秀,不受外界影响。 - 不受吹:不受风雨的影响,独自绽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桃花盛开的古诗
【注释】 晴日:晴天。蒸红:花朵因阳光照射而显得格外鲜艳。烂若霞:像晚霞一样绚丽。一枝:一树。如影:像影子一样。绿窗纱:绿色的窗户上的纱幔。 去年:上年,前一年。花里寻诗处:指桃花盛开的地方。错认:错误地认为是。溪桥:小河上的一座桥。卖酒家:卖酒的摊位。 【赏析】 《碧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春日里美丽的桃花,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曾见洪崖降雪图,寒云四野正模糊”:曾见过洪崖降落雪的画卷,寒云覆盖了四方田野,朦胧一片。 “何如驴背驮诗去,濡岸桥头酒可沽”:不如骑着驴子去驮着诗稿赶路;到江岸小桥那里买上一杯美酒来喝。 译文: 曾见过洪崖山降落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