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壤之间,荡荡无拘束。一二襟期资野服。何处会心宜卜筑。万壑松风,一溪寒玉。
炯茅堂、澹炷漫炉香味馥。听雅奏、云和尘外曲。列岫窗分真面目。未到蓬瀛,乃平生足。
侍香金童
在天地之间,没有一点约束。一两个心胸宽广的知己,穿着朴素的衣服。什么地方是心仪之地,应当选择在那里建造茅屋。万壑松风,一溪寒玉。
炯茅堂,淡炷漫炉香味馥。听雅奏,云和尘外曲。列岫窗分真面目。未到蓬瀛,乃平生足。
注释:
侍香金童:侍奉皇上焚香的宫廷侍从人员。侍香,指供奉皇帝、后妃等焚香之事。金童,指皇宫中的小童。这里指小太监。
荡荡无拘束:指心情开朗,无所顾忌。荡荡,宽阔无边的样子。
一二襟期:一二个心意。襟期,胸怀志向。这里的“襟”,通“襟”。
野服:指粗布短衣,一种朴素的衣服。
卜筑:选择地方居住。卜筑,占卜筑室建宅。
万壑松风,一溪寒玉:形容山景如画。万壑(hè),形容山间沟壑纵横。松风,指松林中吹来的清风。寒玉,指溪水清澈如玉。
炯茅堂:明亮的茅草堂屋。炯,明亮。
澹炷漫炉香味馥:形容香气浓郁。澹,淡薄。炷,古代烧香用的固体燃料。漫,漫延,弥漫。炉,指烧香的炉子。馥,香气浓厚。
云和:指音乐演奏时的声音如云朵般轻柔和缓。
云和尘外曲:指高雅清幽的音乐。云和,指声音如云朵般轻柔和缓。尘外,指超脱世俗之外。这里的“尘”,通“陈”。
列岫窗:指高高的山峰。列岫,指山峰排列。窗,窗户。
蓬瀛:传说中蓬莱仙岛上的仙岛。蓬瀛,泛指仙境。
未到蓬瀛,乃平生足:还没有到达仙境,就已经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赏析:
《侍香金童》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图卷,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天壤之间,荡荡无拘束”,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无限感慨。这里的“荡荡”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辽阔壮美,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感。
次句“一二襟期资野服”,进一步展开了对诗人胸怀志向的描述。这里的“襟期”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抱负和志向,与“一二襟期”相呼应。而“野服”则是指简朴的衣着,象征着诗人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元素的结合,表达了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何处会心宜卜筑”,则是诗人对理想居住地的设想。这里的“会心”指的是心灵相通,彼此理解的意思。而“卜筑”则是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他对找到一个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共同生活的理想家园的期望。这种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万壑松风,一溪寒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期待的理想山水环境。万壑松风和一溪寒玉,都是大自然中的美景。万壑松风给人一种静谧、清新的感觉,而一溪寒玉则给人以清冷、纯净的印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炯茅堂,淡炷漫炉香味馥”,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温馨氛围。炯茅堂,明亮的茅草屋子,象征着简单朴素、宁静安逸的生活状态。淡炷漫炉香味馥,则形容了燃烧的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的美妙感觉。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用心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最后两句“听雅奏,云和尘外曲”,则是诗人对音乐艺术的赞美。雅奏指的是高雅的音乐演奏,云和尘外曲则是指超脱世俗、清新脱俗的音乐。这里的“云和”一词,既形容音乐声如云朵般轻柔和缓,又隐喻着音乐所传达的超越世俗、高远清幽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崇高敬意,也体现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以及对音乐艺术的赞美。这些情感都贯穿于诗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