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鄂渚晚眺》是元代诗人陈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联(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 黄鹤楼前的景色:“黄鹤楼前”指的是位于湖北武汉的古建筑,因其地标意义和历史价值,常被诗人用来作为描写的背景。
- 木叶变黄:“木叶”指树叶,“变黄”说明时节进入深秋,树木开始脱叶。
- 白云消失:“白云飞尽”形容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 雁群模糊:“雁茫茫”描绘了大雁在天际飞行的景象,但“茫茫”二字则表达了它们模糊不清的状态。
- 颔联(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 橹声摇曳:“橹声”是指船桨的声音,“摇曳”描绘了橹声随风波动的情景。
- 月光映照:“月归”表示月亮从东方升起,然后向西落下,这里的“归”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灯火闪烁:“灯影随潮”形象地描述了灯光随着潮水的起伏而移动,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 经过汉阳:“过汉阳”表明了船只的目的地是汉阳这一地理位置,同时也有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感。
- 颈联(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 历史的记载者:“庾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官职,“简册”在这里指的是书写记录的工具,“尘污简册”则表达了这些记录被长时间使用而变得模糊不清。
- 文化的传人:“祢生”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学者或文人,“无土盖文章”意味着他的学问虽然广博但缺乏土壤来支撑其生长,比喻了知识虽然丰富但无法得到实际应用的情况。
- 历史与文化的反思: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深深敬仰,同时也隐含了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留名青史的遗憾。
- 尾联(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 怀旧之情:“阑干只有当年柳”这句话中,“阑干”指的是栏杆,“当年柳”则是指那些曾经陪伴着人们度过时光的老柳树。这里的“只有”强调了岁月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觉。
- 给予旅人慰藉:“留与行人记武昌”表明诗人希望这些柳树能够成为过往行人的记忆,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 对历史的追忆:尾联通过对旧时景象的回忆,传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长河中逝去岁月的哀叹。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鄂渚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还通过对比现代与过去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