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浮泗来,夜宿须句国。眼明忽见玉芙蓉,插天亭亭千丈碧。
舟人为我言,此乃七十二君之泰山。天风吹落黄岘露,冰花乱洒龟蒙间。
七十二君今何在,宝符朝朝吐光彩。千年老鹤巢云松,夜看白日涌东海。
东海青童仙,踞龟啖蟹螯。笑秦亭上攀蟠桃,笑彼鞭石驾长桥。
天帝之孙奠天极,鲍鱼狂魄腥山色。我有东封书,中含万古情。
欲奏天子甘泉殿,手刻玉检黄金绳。寄声为报牵狗老,先向石坛种瑶草。
【注释】
- 扁舟:小船。
- 泗水:黄河支流。
- 须句国:传说中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 玉芙蓉:美玉制成的芙蓉花,这里指泰山。
- 亭亭千丈碧:形容山高耸入云。
- 七十二君:传说中的神仙名。
- 黄岘露:黄色的露水。
- 龟蒙:地名,在今安徽蒙城北。
- 东海青童:神话中的神人。
- 踞龟啖蟹螯:蹲在地上吃螃蟹。
- 鞭石:使石头飞起。
- 天帝之孙:天上的神仙子孙,即天帝的后代。
- 奠天极:安放天极星。
- 鲍鱼狂魄腥山色:把山都染成腥味了。
- 东封书:古代帝王封禅时用的祭文。
- 甘泉殿:皇帝的宫殿名。
- 手刻玉检黄金绳:用玉简刻字,用金绳系绳。
- 寄声为报牵狗老,先向石坛种瑶草:请使者带信给牵狗老人,让他在石坛上种植瑶草。
【赏析】
这是一首咏泰山的诗。诗人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神奇美妙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扁舟浮泗来,夜宿须句国”写诗人乘船来到泰山脚下。“扁舟”是小船的意思,“浮泗水”表明诗人是在夜晚乘船沿泗河而上。“须句国”是古人对泰山的别称。这两句写景,笔势轻快,意境清幽,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泰山的雄姿和神秘。
第三、四句“眼明忽见玉芙蓉,插天亭亭千丈碧”写诗人登上山顶,看到那高高耸立的泰山如同插入天空的美丽芙蓉花,巍峨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千丈碧”则形容泰山的峰峦重叠,如翠绿色的海洋。诗人通过对泰山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以“舟人为我言”一句过渡到下片,描述了与仙人的相遇和对话。“此乃七十二君之泰山”一句,既点明泰山有仙人居住,又暗示这些仙人都是泰山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泰山仙境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第五、六句“天风吹落黄岘露,冰花乱洒龟蒙间”描绘了泰山上飘洒着晶莹的霜露,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乱洒”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霜露之多、之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了泰山的清新秀美以及仙境般的氛围。
第七、八句“七十二君今何在,宝符朝朝吐光彩”表达了诗人对仙境中仙人的怀念之情。“朝朝”二字既表明了时间之长,也显示了仙境中神仙的频繁出现。“宝符”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而“吐光彩”则意味着神仙们总是充满活力,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愿景。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仙境中神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第九、十句“千年老鹤巢云松,夜看白日涌东海”描写了一只千年的老鹤栖息在云松之上,夜晚仰望星空,仿佛看到了东海翻腾的景象。“涌东海”既形容了大海波涛汹涌,又暗指了仙人的生活充满了变化和活力。诗人通过对老鹤和东海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让人联想到仙境中的美景和生活。
第十一、二句“东海青童仙,踞龟啖蟹螯”进一步描绘了神仙们的超凡脱俗。其中“青童仙”指的是神仙中的佼佼者,他们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踞龟啖蟹螯”则形象地描绘了神仙们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神仙们羡慕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二、十三句“笑秦亭上攀蟠桃,笑彼鞭石驾长桥”则展现了仙人之间的嬉戏和玩笑情景。在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仙人比作善于攀爬的蟠桃树,以及驾驭长桥的神仙,既富有想象力,又增加了幽默感。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仙人生活乐趣的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天帝之孙奠天极,鲍鱼狂魄腥山色”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天帝之孙”指的是天上的神仙子孙,即天上的后代。“奠天极”则表明神仙们在人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鲍鱼狂魄腥山色”则将整个山林染成了腥气,突出了神仙们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这既是对仙境中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仙人对自然界巨大影响的强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泰山的宏伟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那份神奇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