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桑干名,今日登桑干。桑干是否不必问,但觉两耳天风寒。
大峰小峰屹相向,空际谽谺一千丈。燕云回首夕阳间,长川历历平于掌。
人家如蛎粘石壁,白土堆檐高半尺。门外毡车风雨来,平地轰轰惊霹雳。
汉唐百战场,绿草今满碛。野夫耕田间,犹有旧铁戟。
道傍谁欤三叹息,古袍古帽江南客。
桑干岭
【注释】:
- 桑干:地名,在今山西大同市北,是古代的一条河流。
- 登:攀登。
- 两耳天风寒:形容桑干河两岸的风很大,吹得人耳朵发冷。
- 谽谺(xiè léi):形容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 燕云:古地名,指今天的北京一带。
- 平于掌:形容大河宽如手掌。
- 蛎:一种生活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用贝壳做房。
- 石壁:指悬崖峭壁。
- 半尺:形容房屋不高,只及人的腰部。
- 毡车:用毡子做的车辆。
- 平地轰轰惊霹雳:形容雷声震耳欲聋,使人震惊。
- 汉唐百战场,绿草今满碛:指历史上有许多战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绿草如茵的沙漠了。
- 野夫:指普通人。
- 江南客:指从江南来的客人。
译文:
我听说桑干河的名字,今天我就登上了桑干河。桑干河是否值得一问,但只觉得耳边呼啸的寒风让人心惊胆战。
大峰小峰相对峙,高耸入云达一千丈。燕云回望夕阳间,长河流淌如同平铺在手。
村庄人家像海中的贝壳粘在石头上,白土堆砌的屋檐高达半尺。门外毡车在风雨中行进,平地传来轰隆隆的雷声。
汉唐时代百场战争,如今只有绿草覆盖的沙滩。野外农夫在田野里耕种,还保留着过去的铁戟。
道旁是谁叹息三声,古袍古帽的南方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站在桑干河畔,眺望远方的情景,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村落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空际谽谺一千丈”用来形容山势的险峻;“长川历历平于掌”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河宽广的特点。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