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斯文嫡,箪瓢此世人。
心惟忧道屈,眼不见家贫。
清瘦生来骨,孤高没后身。
几多黄壤客,难朽得如君。
注释:
挽平山菊涧:这是一首诗,用来赞美菊涧的菊花。
诗礼斯文嫡:指继承儒家经典和礼仪的人。
箪瓢此世人:指像孔子那样用箪食、瓢饮来生活的普通人。
心惟忧道屈:指心中忧虑的是道德的缺失。
眼不见家贫:指看不见家中的贫穷。
清瘦生来骨:形容人的骨骼清瘦。
孤高没后身:形容人独自傲立,不随波逐流。
几多黄壤客:指多少像您这样的人在黄土中安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菊涧菊花的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缺失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首句”诗礼斯文嫡”,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箪瓢此世人”,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像孔子一样用箪食、瓢饮来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尊严和骄傲。
接下来四句,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忧虑。”心惟忧道屈”,表达了他对道德缺失的深深忧虑;”眼不见家贫”,则展现了他对于贫困生活的无奈和无助。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诗人转向对菊花的赞美。”清瘦生来骨”,形容了菊花的清雅高洁;”孤高没后身”,则赞美了菊花的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这些描写,既赞美了菊花,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一句”几多黄壤客”,则是诗人对死亡的无奈和感慨。他用”黄壤客”来形容自己像众多像您这样的人在黄土中安息,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赞美菊涧的菊花,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对道德缺失的忧虑,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