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太傅便叹息,华州司功辄发狂。
持此身心上天去,更无可答万夫望。

【注释】

乙巳:唐德宗贞元二年。邵武:今江西南城,属福建。

建宁:今福建建瓯,属福建。

书呈诸公:写给诸公子的诗。

长沙太傅:指白居易。

便(pián)叹息:即“便”字作声助词读,表示感叹。

华州司功:指白居易。

发狂:即“发”字作声助词读。

上天去:谓飞上天空。

更无可答:即“更无”字作声助词读。

万夫望:指众目睽睽之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对权贵的愤懑之情。首句“长沙太傅便叹息”,是说湖南长沙的太傅听了白居易的诗后感叹不已。“华州司功辄发狂”,是说河南郑州的司功参军听说了白居易的诗后发狂不止。诗人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了当时朝廷中一些有名望的大臣们对白居易诗的极端反应,从而揭露、抨击了朝中权贵们的腐朽、昏聩和专横。

第二句“持此身心上天去”,“身”与“心”都是代词,代指自己的诗歌。这句意思是说:“我带着这些诗歌飞向蓝天去了。”这是诗人对自己诗歌的一种自信和豪放。第三、四两句“更无可答万夫望”,意思是说,即使有再多的人来责备、责难我的诗,我也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我的诗已经飞向蓝天,而那些权贵们却无法回答我的诗。

这首七律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点。其一,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权贵们的极端反应加以放大,使读者感到生动、形象;其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权贵们的腐朽、昏聩与自己的诗歌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的诗歌的崇高、纯洁与伟大;其三,诗人运用反语的手法,将自己的诗歌与权贵们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坚定立场和鲜明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