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如许敢争雄,重遣山灵费一峰。
不共那边如水火,未应抵死不相容。
诗句释义
1 “石堂”: 诗名中的“石堂”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地点的名字,也可能是对某种石头的称呼。在此情境下,更可能是指一种自然景观或者某种特定的环境。
- “天威如许敢争雄”: 此句表达了一种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的态度。天威通常代表上天的意志,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的威严或者更高的权力,而“敢争雄”则显示了诗人或作者不惧怕任何挑战或压力,愿意与强势者一较高下的勇气。
- “重遣山灵费一峰”: 这里的“重遣”意味着再次派遣或委托,显示出诗人对某件事情的重视或期望。山灵是山林之神,此处指代自然的神灵,它被“重遣”,意味着需要借助或依赖自然界的力量来实现某种目的。而“费一峰”则表示需要使用或利用山峰这一地理特征来完成某事或达到某个目标。
- “不共那边如水火”: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将“不共”和“如水火”两个词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无法共存或对立的状态。这里的“如水火”可能指的是两种极端、对立的情况,如水和火通常被视为不相容的存在,象征着彼此之间无法和谐共处的关系。
- “未应抵死不相容”: 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前一句的意味,强调了一种坚决的立场或态度。这里用“未应”表示不应该发生,而“抵死”则是极端、拼命的意思,整个句子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否定和排斥的情感,表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应存在相互冲突或矛盾的可能性。
译文
在天的威严面前我无所畏惧,再次派遣山灵耗费一峰之力。
我们不会像水火一样互相排斥,也不会像死敌一样永不相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敬畏之情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通过对“天威”、“山灵”等自然元素的引用,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通过对比“如水火”和“抵死不相容”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也揭示了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坚定立场。整首诗充满了力量感和哲理性,让人深思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