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螽斯耳未闻,中山无屋贮儿孙。
临分自洒黄泉泪,不在区区骨肉恩。

【注释】

  1. 樛木:弯曲的树木。螽斯:古代传说中一种昆虫,其卵多产在树枝上,古人认为它象征子孙繁衍。耳未闻:指没有听见过。2. 中山:春秋时中山国,国君名姬窟。无屋贮儿孙:意即没有房子来安置儿子、孙子。3. 临分:临到死前。自洒黄泉泪:自己流下黄泉(地下)的泪水。4.区区:谦词,表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骨肉恩:子女的亲情,指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遇的忧虑之情。
    首句“樛木螽斯耳未闻”,以樛木比喻国家,以螽斯(一种昆虫)比喻人民。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之情。
    第二句“中山无屋贮儿孙”,意谓中山国没有房子来安置自己的子女和孙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痛惜之情。
    第三句“临分自洒黄泉泪”,意谓临死之际,自己流下黄泉(地下)的泪水。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无奈之感。
    尾句“不在区区骨肉恩”,意谓不在于那些微不足道的骨肉之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义高于小节的认识,也反映了他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
    全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