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麒能读书,八岁贡京国。
翱翔公卿间,声誉颇籍籍。
我家越山南,汝家越山北。
及我官桥门,见汝长五尺。
翩翩丹穴雏,五采作毛翮。
昆仑上瑶树,上有实可食。
汝胡不此留,而去不可即。
乃翁携汝来,为汝头尽白。
辛苦携骨归,江蓠黯愁夕。
可怜东门吴,任达乃彊释。
【注释】
(1)越山南:指浙江一带。
(2)及我官桥门,见汝长五尺:我走到桥门时,看见你长到五尺高了。
(3)翩翩:形容鸟儿飞翔的样子。丹穴雏:即丹穴鸟,这里泛指小禽鸟。
(4)昆仑上瑶树:昆仑山上的玉树。
(5)江蓠:一种香草,也作“蕙”,又名“佩兰”、“招隐”。
(6)东门吴: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字子札,谥为“靖”,也称“延陵季文”,是吴国的贵族、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行踪不定,游历各国,最后在鲁国定居下来,被尊称为“吴仲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友之作。诗人与陈元麒是好友,元麒死后,诗人十分悲痛。诗中对陈元麒生前的情况作了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
首联:“阿麒能读书,八岁贡京国。”“阿”是对人的一种称呼,这里指陈元麒。“阿麒能读书”,是说陈元麒聪明好学,有才华。“八岁贡京国”,指陈元麒年仅八岁便以优异成绩入京应试。“贡京国”,指陈元麒进京赶考。“贡”,古代指向帝王进献特产。“八岁贡京国”,说明陈元麒年纪虽小,但已显露出不凡的才华。
颔联:“翱翔公卿间,声誉颇籍籍。”陈元麒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朝中也有很高的声望。“翱翔公卿间”,意思是他在朝廷大臣中间自由来往,不受任何约束。“声誉颇籍籍”,意思是他的名声很大,很受人们尊敬。
颈联:“我家越山南,汝家越山北。”“我家越山南”是指陈元麒的家乡,位于浙江一带。“汝家越山北”,是指诗人自己的家乡,也在越山之北。“越山”指的是浙江的天台山。“南”“北”二字,表明两家相隔很远。“官桥门”指的是诗人任职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见汝长五尺”,意思是诗人看到陈元麒已经长大成人,身高五尺了。
尾联:“翩翩丹穴雏,五采作毛翮。”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陈元麒的外貌特征。“丹穴雏”,指的是丹穴鸟,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小禽鸟。它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就像五彩缤纷的彩霞一样。“五采”在这里指的是五彩斑斓的色彩。“作毛翮”,意思是陈元麒的羽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翩”是形容鸟儿飞翔的样子。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陈元麒的外貌特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昆仑上瑶树,上有实可食。汝胡不此留,而去不可即。”诗人继续描写陈元麒的生活场景。“昆仑上瑶树”,指代的是昆仑山上的仙树,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昆仑山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的一座名山。“瑶”是美玉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昆仑山上的玉石。“上有实可食”,意思是昆仑山上有一种果实可以吃,这种果实非常美味。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昆仑山上的美好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然而,诗人又表达了对陈元麒离去的惋惜之情。“汝胡不此留,而去不可即”,意思是你为什么不去昆仑山上留下呢?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但是你要走了怎么能够回去呢?这里的“胡”,是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怎么”。“即”是动词,意为“能够”。整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你不在昆仑山上留下呢?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但是你走的时候怎么能够再回来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陈元麒离去的遗憾之情。
这首五言古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又描绘出了陈元麒生活的场景,使人读后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