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如练月娟娟,坐对清光只自怜。
夜久不知沾白露,梦回犹记到钧天。
汝南遗老推黄宪,海内诸公忆郑虔。
万里归来无寸补,论交惭愧到忘年。
【注释】
秋日杂兴三首:秋天的杂感诗。
秋日杂兴:即《秋日杂咏》。
明河:银河。
娟娟:美好的样子。
清光:明亮的月光。
夜久:时间很长。
沾白露:指夜晚的露水。
钧天:天上,指仙境。
汝南遗老推黄宪:汝南县的遗老推举黄宪做官。汝南,今河南上蔡县一带地方;黄宪(149-205),字季祐,东汉汝南平舆人,少以才学知名,历任郡、国守相,征为尚书郎,迁侍中,后因直言触忤宦官,下狱自杀。
海内诸公:全国的名士们。
万里归来无寸补:意思是说,自己千里迢迢地回来,却一点贡献也没有。
论交:结交朋友。忘年之交:忘记年龄而成为知心朋友。
【赏析】
《秋日杂兴三首》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在异乡作客,思乡心切,感慨颇深。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秋日杂兴三首”点题。次句“明河如练月娟娟”,描绘了一幅皎洁明亮的月夜图景。“坐对清光只自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明月时内心的感受。他独自坐在窗前,对着明亮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屡见不鲜,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夜久不知沾白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感到无奈和悲哀。夜晚很长,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沾湿了露水。这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梦回犹记到钧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仍然能够到达一个美好的世界。他梦见自己回到了那个美丽的仙境,那里有无尽的欢乐和宁静。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六句写“汝南遗老推黄宪,海内诸公忆郑虔。”黄宪与郑虔都是唐朝时期的名臣,他们的事迹被人们所传颂。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他认为自己在异乡漂泊,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而其他人则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最后一句“万里归来无寸补”,“万里归来”指的是作者从远方归来的情景,而“无寸补”则表示他的归来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或帮助。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明月、夜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