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萝断岸苔如发,天清水落鱼龙窟。
中有江南漫浪翁,独棹秋江钓明月。
秋江月白芙蕖深,扣舷夜和江神吟。
不须槎上泛牛斗,琼楼玉宇空人心。
千年白石今可煮,一掬泉香捣云母。
富贵知君已厌看,翠黛红妆梦中舞。
人间月色尽风波,闻道君家月最多。
我亦扁舟下彭蠡,到门相访定如何。

秋江钓月图歌

青萝断岸苔如发,天清水落鱼龙窟。
中有江南漫浪翁,独棹秋江钓明月。
秋江月白芙蕖深,扣舷夜和江神吟。
不须槎上泛牛斗,琼楼玉宇空人心。
千年白石今可煮,一掬泉香捣云母。
富贵知君已厌看,翠黛红妆梦中舞。
人间月色尽风波,闻道君家月最多。
我亦扁舟下彭蠡,到门相访定如何。

赏析:

袁桷(1266-1327),元代诗人,字伯长,号石原,又号愃翁、嵩阳子等。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与赵孟頫、鲜于枢等人并称为“元四大家”。他的诗作以内容深邃、风格高雅著称,尤擅写景抒怀之作,其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艺术性。此诗《秋江钓月图歌》即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一位隐逸士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句解析如下:

第一句“青萝断岸苔如发”,开篇即描绘一幅水墨画般的江南秋景图,青绿的山石被苔藓染上了生机勃勃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色彩点缀。

第二句“天清水落鱼龙窟”,继续展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清澈的水面映衬着鱼儿穿梭其间,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第三句“中有江南漫浪翁”,突然引入一位闲适自在的老翁形象,他独自驾舟于秋江之上,显得悠然自得。

第四句“独棹秋江钓明月”,进一步描绘老翁的孤独和对月垂钓的情景,突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

第五句“秋江月白芙蕖深”中的“秋江”,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时间流逝的静谧与深沉。而“芙蕖”则象征着荷花,它静静地生长在清澈的江水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六句“扣舷夜和江神吟”则是通过“扣舷”(即敲打船舷)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江水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江神”指江中的水神,诗人与之对话,似乎在寻求某种智慧或启迪。

第七句“不须槎上泛牛斗”,意味着无需借助高高的槎木去触及那些遥不可及的星空,而是可以直接与月亮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以及对自然美的直接体验。

第八句“琼楼玉宇空人心”,转而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淡泊与超然,如同仙境一般的美好却无法触动内心,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空虚与迷茫。

第九句“千年白石今可煮”,用“白石”象征永恒与纯净,将千年的石头比喻为可以烹煮的美酒,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第十句“一掬泉香捣云母”,则转向感官体验,泉水的清香如同云母般纯净,令人心醉。这不仅仅是嗅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涤。

第十一句“富贵知君已厌看”中的“知君”,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其他有相同经历的人。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于财富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十二句“翠黛红妆梦中舞”,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场景,翠绿色的眉毛和红色的妆容在梦中起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浪漫与梦想。

第十三句“人间月色尽风波”,意味着无论世间如何纷扰变迁,月色始终如一,不变的是对美好事物的坚守。

第十四句“闻道君家月最多”中的“闻道”,可能是诗人听闻他人所言,也可能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月光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家乡美好风光的怀念。

最后一联“我亦扁舟下彭蠡,到门相访定如何”则是诗人的邀约,表达了诗人愿意亲自前往拜访这位隐士的决心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交流的重视。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