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于事百不闻,岁晚鹤骨谁相温。禅床茧光薄如雾,宜月宜霜复宜露。
梦回蕲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初疑脆膜轻无力,一片凝秋剡中色。
道人巧手天机深,两杵独伴阶蛩吟。卷舒似听桔叶音,珍重莫遣烟煤侵。
百年富贵谁能免,锦幄彤庐语恩怨。可怜老楮岁寒心,用舍在吾难自荐。
君不见燕山穹庐毡百幅,狎坐围春醉红玉。道人不学制戎衣,空煮南山卧茅屋。
安知幕天席地一希夷,长共青山白云宿。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道人于事百不闻,岁晚鹤骨谁相温。禅床茧光薄如雾,宜月宜霜复宜露。
- “道人于事百不闻”:形容道人对世事的淡漠与超脱。
- “岁晚鹤骨谁相温”:比喻道人像秋天的鹤一样,独自在寒风中坚守。
- “禅床茧光薄如雾”:形容禅床(僧人坐具)表面光滑如雾气般朦胧,给人以静谧之感。
- “宜月宜霜复宜露”:强调禅床适合各种天气使用,无论是月光下的皎洁、霜天中的冷艳,还是露水滋润时的自然美。
- 梦回蕲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初疑脆膜轻无力,一片凝秋剡中色。
- 描述梦境中出现的蕲竹,给人一种清新而寒冷的感觉。
- 梦中所见的梅花盛开,虽为幻景,但美丽异常。
- “初疑脆膜轻无力”:形容花瓣轻薄透明,仿佛脆弱而易碎。
- “一片凝秋剡中色”:将梅花比作秋天的剡溪之水,清澈透明,带有一丝寒意。
- 道人巧手天机深,两杵独伴阶蛩吟。卷舒似听桔叶音,珍重莫遣烟煤侵。
- 描述道人精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
- “两杵”可能指用来弹奏或拨动乐器的工具,“阶蛩吟”则描绘了夜晚蟋蟀的鸣叫声。
- 通过“卷舒”、“桔叶音”等意象,传达了音乐或诗歌的节奏美。
- “珍重莫遣烟煤侵”:提醒人们要珍惜这些美好的东西,不要被油烟所玷污。
- 百年富贵谁能免,锦幄彤庐语恩怨。可怜老楮岁寒心,用舍在吾难自荐。
- 表达对于百年富贵无法避免的感慨。
- “锦幄彤庐”可能指的是华丽的室内装饰,暗示着富贵生活的场景。
- “语恩怨”:在这里可能是指谈论是非或争执。
-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或哲学思考,即人的选择和取舍往往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心情感的影响,难以自主决定。
- 君不见燕山穹庐毡百幅,狎坐围春醉红玉。道人不学制戎衣,空煮南山卧茅屋。
- 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看法。
- 描述了燕山下的草原上,毡房众多,人们在春天里围坐饮酒,尽情享受生活。
- “道人不学制戎衣”:说明作者认为道人不应该参与世俗的争斗或权力斗争,而是应该过着简单平和的生活。
- “空煮南山卧茅屋”:这里的“空煮”可能是指简单的烹饪方式,而“卧茅屋”则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安知幕天席地一希夷,长共青山白云宿。
- 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 “幕天席地”:意指开阔的视野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 “一希夷”: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状态。
- 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希望人们能够追求这样的生活,并与自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