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女子翠红裳,来与群仙侑一觞。
叶展圆盘如许大,丝连曲柄更能长。
清高胜饮金茎露,甘滑疑餐玉薤霜。
醉手传杯犹未稳,碧痕微损迸琼浆。

【注】郑悫:唐朝诗人,洛阳人,与白居易友善。使君林:洛阳名胜之一,位于东都城东北。碧筒杯:一种古代饮酒器。象鼻:指莲花的茎。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越溪女子翠红裳,来与群仙侑一觞。

越溪:今浙江绍兴县境内的一条水系。翠红裳:指女子穿着艳丽的色彩。侑:助兴之意。一觞:指一杯。

叶展圆盘如许大,丝连曲柄更能长。

圆盘:比喻莲花的花瓣。曲柄:指荷叶的柄。

清高胜饮金茎露,甘滑疑餐玉薤霜。

清高:形容酒液清澈纯净。金茎露:指金质的酒杯里的甘露。玉薤(xiè)霜:玉制的杯子里盛着像白霜一样的美酒。

醉手传杯犹未稳,碧痕微损迸琼浆。

碧痕:指酒杯上的绿色痕迹。琼浆: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郑悫在三伏天率领宾客们在洛阳使君林中采摘大荷花叶子用来盛酒并把酒倒入碧筒杯中,以此消暑。郑悫用莲花的茎作为酒器,取名为“碧筒杯”,并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来形容它的美妙:“碧碗犹作象鼻弯”。他的朋友李白也称赞过:“碧碗犹作象鼻弯。”

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写了宴席上的女子。她身着鲜艳的红裳,来到宴会上助兴,给客人斟上一杯酒。

第四、五句描写了宴席上的酒。它展开后像一个圆盘那么大,而荷叶的柄很长。

第六、七句进一步描写酒的味道。它清澈纯净,比金色的酒杯中的甘露还要清;喝起来甘甜爽口,就像玉制的杯子里盛着像白霜一样的美酒。

最后两句描写了喝酒的情景。醉了的人举起酒杯,还没有来得及稳定,酒杯就从手中滑落,摔碎了,美酒溅了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