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杨折桂黄粱梦,庭下哦松白发秋。
兴废乃关千古事,荣枯肯为一身谋。
江南有客朝金阙,天上无人记玉楼。
丹旐西风范阳路,行人回首忆林丘。
诗句解析与译文
穿杨折桂黄粱梦:这句诗意味着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功名梦想。”穿杨”指射中高飞的鸟儿,象征着高超技艺;”折桂”是古代科举考试中高中的象征;“黄粱梦”则来源于一个关于美梦成真的典故,但最终醒来发现一切如梦初醒。这几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通过努力考取功名的愿望和对这一过程的美好想象。
庭下哦松白发秋:描述了诗人在庭院中吟咏松树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年老多病。”哦松”是一种古风吟唱的行为,而”白发”直接点出诗人的年龄及状态,秋天常用来比喻衰老或时光流逝。
兴废乃关千古事,荣枯肯为一身谋: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兴废”指的是事物的兴起和衰败,”荣枯”则是指生命的盛衰,”关”在这里表示关联、影响。诗人认为这些变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和历史的重大事件,强调了个体命运与天下兴亡的关系。
江南有客朝金阙:这里的“金阙”代指朝廷或者皇宫,表明诗人身在江南,却怀有一颗向往帝王之位的心。”朝金阙”意味着向朝廷进献自己的才智或才能,追求仕途。
天上无人记玉楼:这句话中的“无人”可能指皇帝或上级领导,暗示了即使身处高位也可能被遗忘,表达出一种悲凉和不被赏识的情感。”玉楼”常用以形容宫殿,可能也暗含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丹旐西风范阳路:这里的“丹旐”指的是红色旗幡,通常用来送别。“西风范阳路”则可能是描述送别的场景,”西风范阳路”可以联想到古人送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行人回首忆林丘:最后的一句”林丘”可能是指诗人所居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回忆过去的场所。“回首”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往事的回顾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功名、世事、理想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科举成功、岁月变迁、个人抱负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而深沉,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