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收雨脚云气湿,葛藤刺屦穿径入。
精庐桃李花漫山,磬钟声绕落花间。
野僧净设伊蒲供,译说西方如说梦。
我方谈笑耳不闻,寒窗暮对西山云。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访何庵观水陆功德时所见的景物,以及自己对佛教“西方”净土之境的向往和想象。首联写入山后雨过天晴,山色空蒙;颔联写山径上桃李花盛开,磬钟声绕着落花间回响;颈联写僧舍里供佛设供,但僧人说佛法如同梦境;末联写自己正与友人谈笑,却全无听见。
【答案】
译文:
山林中雨水刚停,云雾缭绕如湿云。
葛藤缠绕脚跟,鞋被刺破,踏着小径进入山中。
寺庙里的桃花梨花漫山遍野,磬钟声随着落花飘荡。
僧人净洁地设供佛,说法如同梦中之事。
我正在与友人欢畅地交谈大笑,却全不听见他说话的声音。
赏析:
首联写诗人入山后雨过天晴,山色空蒙。山收雨脚,云气湿,雨后的山景清新明丽。“葛藤刺屦穿径入”,写出了诗人进山后的情景,山路崎岖,步履维艰,但他还是坚持前进。
颔联写山径上桃李花盛开,磬钟声随着落花飘荡。“精庐桃李花漫山”是说寺庙的周围满山遍野都开满了桃花和李花。“磬钟声绕落花间”则写出了寺院中钟声与落花的和谐之美。
颈联写寺中的僧人净洁地设供佛,说法如同梦中之事。“译说西方”是说僧人向信徒讲经说法,其内容主要是介绍佛教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我方谈笑耳不闻”则是说僧人在向信徒讲经说法时,听众都在专心致志地倾听,而他自己却在谈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听到别人的话。
末联写诗人正与友人欢畅地交谈大笑,却全不听见他说话的声音。这是诗人对佛教“西方”净土之境的向往和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