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漫漫,尘冥冥。大车道上槛槛声,三十馀里天未明。
一轩一轾不得宁,倚坐兀兀摇心旌。天寒岁暮霜雪零,嗟哉客子谁汝令。

注释:

  • 腊月二十九日作:腊月二十九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 夜漫漫:夜色漫长。
  • 尘冥冥:尘土昏暗。
  • 大车道:宽阔的道路。
  • 槛槛声:车轮碾压过的痕迹声。
  • 三十馀里:三十多里。
  • 未明:还没天亮。
  • 轩:车前的横木,这里指马车。
  • 一轾:车子的前高后低,有高低不平。
  • 不得宁:无法安静下来。
  • 倚坐:坐着。
  • 兀兀:形容心绪不宁的样子。
  • 摇心旌:摇动心意,心神不定。
  • 天寒岁暮:天气寒冷,岁月将尽。
  • 霜雪零:霜雪纷纷飘落。
  • 嗟哉客子谁汝令:感叹为何是我这客居在外的人?“汝”在这里是第二人称的反身代词,意为你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的诗。全诗通过描绘夜晚行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上的孤独和寂寞。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夜漫漫,尘冥冥”。这里的“夜漫漫”描绘了夜晚的漫长和寂静,而“尘冥冥”则形象地描述了尘土被车轮碾压过后的朦胧景象。这两句诗既为下文的“大车道上槛槛声”作了铺垫,也为后面的抒情部分做好了准备。
    次句“大车道上槛槛声”,描写了车轮碾过路面发出的声音,这是在深夜行走时最常见也是最令人心烦的声音。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第三句“三十馀里天未明”则更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遥远和艰难。诗人用“三十馀里”来形容路程之长,用“天未明”来表示天色还未亮,这都体现了旅途的辛苦和漫长。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感受。他坐在车中,无法安定下来,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这种心境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两句“天寒岁暮霜雪零,嗟哉客子谁汝令”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感慨。诗人感叹为什么自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成为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旅人。这里的“嗟哉客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客居在外的游子,“谁汝令”则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哀叹。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出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