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科一废四十年,甲寅诏下初兴贤。
鸡窗夜半同起舞,竟让祖生先着鞭。
去乘騄駬首燕路,归骑赤鲤游琴川。
川中疑有古文学,子游故里今依然。
采芹思乐弦且歌,官况虽清奈冷何。
省台衮衮岂足羡,燕雀喧啾入网罗。
残春积雨困花柳,天气昏昏如中酒。
怕逢北客问新事,更恨东人夺佳友。
暮年离别意鲜欢,追思得失空长叹。
诗成写寄掩关卧,梦逐飞絮黏征鞍。
【注释】
①儒科:指科举考试科目。一废:指科举制度被废除。甲寅诏: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诏复设经义进士科,以朱熹为首。
②鸡窗:书斋窗户。祖生:晋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少年时很有志气。他曾向司马睿献计:“如果朝廷有急难,我愿率部众北伐,以收复中原。”但司马睿未采纳他的建议。他只好在家乡组织一支军队,自己担任主帅,誓要收复中原。
③去乘:离开时乘坐。驽駬:良马名。“駬”同“骊”。
④归骑:归来的骑马的人。赤鲤:传说中一种红色的大鱼,用它来作符瑞。琴川,即浙江绍兴一带的河流。
⑤川:河流。古文学:古代的文献典籍。
⑥子游:孔子的学生子游(前507年-前433年),名偃,字子游,河南商丘南人,孔子弟子,孔子死后,子游继承孔子思想,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里:老家。今依然:现在仍然存在。
⑦采芹:语出《诗经·小雅·采薇》。乐弦:弹琴歌唱。弦:乐器的丝线。
⑧官况:官职的境况。官况虽清奈冷何:意思是虽然官位清闲,但是内心是寒冷的。
⑨省台:指御史台和谏院等监察机构。衮衮:形容说话很多的样子。
⑩燕雀:燕子和麻雀一类的小鸟。喧啾:喧闹嘈杂。入网罗:比喻被捕获。
⑪积雨:连绵不断的雨水。困花柳:使花草树木枯萎。天气昏昏如中酒:天气昏暗得像喝醉酒一样。
⑫北客:北方来的人。问新事:询问新的事务。
⑬东人:东方的人。夺佳友:抢走了好的友人。
⑭暮年:晚年。离别意鲜欢:离别时没有多少欢乐的情绪。得失空长叹:对得与失的事情感到惆怅而叹息。
⑮诗成写寄掩关卧:诗写成后把信寄给朋友,自己就关上门躺在床上。掩关卧:关上门躺下休息。
⑯梦逐飞絮黏征鞍:梦中追随着飘动的柳絮粘着了行军的马匹。飞絮:随风飘扬的柳絮。黏征鞍:粘在马鞍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当时作者任常熟县主簿,黄子高是他的好友。诗人在送别好友黄子高时写下此诗。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同时点出这次送别不同于一般送别的地方在于黄子高是“常熟人”,而且还是“教授”。这是一次特殊的送别活动,所以诗一开始就突出这次送别的特殊性,并说明其特殊性所在。
颔联写两人同日同夜一起起舞的情景,并由此引出了下文,即他们二人都曾希望为国家立功,只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才一直未能得到机会,如今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于是先到北方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
颈联写黄子高离去以后,诗人自己则骑着快马返回江南,一路风尘仆仆,心情很是不平静。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诗人的心境,既写出了自己心情的不平静,又写出了旅途的辛苦和艰难。
接下来两句写自己在江南的心情,因为黄子高远行,自己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甚至有点落寞和伤感了。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心情更加沉重,一方面是对黄子高远行的不舍,另一方面则是对国家大事的担忧,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所任职务,因此心情十分沉重。
结尾处写自己心情沉重的原因,是因为黄子高远行以后,自己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将失去更多的知心朋友和亲密伙伴。
全诗通过描述送别时的场面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惧和忧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