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
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
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着鞭先士稚。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
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黄鹤孤飞白鸥睡,卷帘露气下三更。
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题刘晦卿月楼图并饯秋闱之行》。诗中通过对刘晦卿、庾亮和茂宏等人的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世态炎凉的感慨。

第一句“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描述了刘越石(即刘裕)在晋阳之战中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的情景。晋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刘越石一生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第二句“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描述了刘越石在战斗中的威猛形象。他的长啸声震动了山谷,使敌人惊慌失措,纷纷逃跑。而他的弓箭手们则被他的英勇所感动,纷纷投枪弃弓,表示对他的忠诚。

第三句“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描绘了庾亮在武昌任职期间的情况。庾亮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曾在武昌任官,与僚佐们共同进退。然而,当他被调离武昌时,僚佐们却纷纷离去,表现出对他不满的态度。

第四句“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描述了庾亮的幽默风趣和与僚佐们的融洽关系。他常常坐在胡床上与僚佐们交谈,谈笑风生,仿佛宾主不分。然而,他们的身份地位却始终无法明确,使得这种融洽关系显得更加有趣。

第五句“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着鞭先士稚”,表达了作者对庾亮晚年生活状态的感慨。庾亮在晚年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天枕戈待旦,等待朝廷的命令。然而,他最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相比之下,那些早早获得官职的人却得到了更好的待遇。

第六句“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描述了庾亮在乱世中的无奈处境。西风席卷而来,尘土飞扬,使得人们无法安居乐业。而庾亮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度,举起扇子思考如何回到故乡。

第七句“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表达了作者对庾亮等人遭遇世乱的同情。他们因为过于清谈而忽略了实际问题,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第八句“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许多人像庾亮一样生活在乱世之中,却依然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这种对比使得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

第九句“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在夜晚,百城的战鼓不再鸣响,万里的山川显得更加清晰明亮。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平和安宁,远离了战乱的痛苦。

第十句“黄鹤孤飞白鸥睡,卷帘露气下三更”,描述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黄鹤独自飞翔,白鸥悠闲地休息,卷起窗帘迎接清晨的到来。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祥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十一句“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初次听到激烈的笛声时,他感到震撼;再次听到悠扬的书声时,他感到心旷神怡。这种不同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同情绪。

第十二句“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描述了嫦娥的秘密约定和桂花的先开花的景象。素娥(嫦娥)与后羿之间的秘密约定没有人知道,而今年秋天的桂花却已经抢先开花。这一对比使得作者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逝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