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山上松,青青色不改。纵有霜雪侵,节操固常在。
今交陌上花,容貌相矜夸。一朝风雨至,飘泊随泥沙。
陈雷管鲍世不有,一贫一富难长久。对面相看仰泰山,下视群峰皆培塿。
嗟来乎,嗟来乎,床头黄金不可无。君看金尽失颜色,壮士灰心不丈夫。

【注释】

前结交行:古时结交的朋友。

古交山:指华山,在今陕西。

青青色不改:指松树青翠的颜色永远不变。

节操固常在:指即使受到风雨霜雪的侵袭,它的节操也永远不会改变。

陈雷管鲍:典出《史记·管仲列传》:“管仲贫困时经常从鲍叔牙那里拿钱周济。”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陈”指管仲,“陈雷”即比喻管仲。“管鲍”即管仲和鲍叔牙,他们关系密切,相互帮助,共同进退。世不有:世上不存在。

一贫一富难长久:一个人贫穷,另一个人富有,很难长久相处。

对面相看仰泰山:面对面地站着,彼此仰望着对方,就像仰望着泰山那样。形容彼此之间非常敬仰。

下视群峰皆培塿:低下头看着周围的山峰都是培塿(土堆)。比喻地位低微的人看到高位的人。

嗟来乎:表示请求、乞求的意思。

床头黄金不可无:床头放着黄金是很贵重的,不可缺少。表示生活奢侈豪华。

君看金尽失颜色:您看金子都掉光了,连颜色也没有了。比喻人因贫困而失去尊严或自信。

壮士灰心不丈夫:有志气的人因受挫折而灰心丧气,是不勇敢的表现。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朋友之间的交往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的庸俗和势利,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能坚持原则、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全诗以松柏喻人,用对比的方法,把古今不同的两种不同品质的人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松柏的高尚品质。

第一联:“古交山上松,青青色不改。纵有霜雪侵,节操固常在。”这两句写松树,以松树的青翠常绿来比喻古人的节操。诗人借物抒情,赞美了古代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坚贞节操。

第二联:“今交陌上花,容貌相矜夸。一朝风雨至,飘泊随泥沙。”这两句写现在社会上的人,用鲜花比喻美女,以艳丽的容貌互相炫耀、攀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风雨来临,美丽的花朵就凋谢了,它们随风漂流,被泥土掩埋。这里诗人借美女比喻那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见利忘义的人。这两句诗以花喻人,以丑化现实来批判那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见利忘义的人。

第三联:“陈雷管鲍世不有,一贫一富难长久。”陈雷、管仲、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之间亲密无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但是,当管仲贫困时,鲍叔牙常常资助他;相反地,鲍叔牙自己富裕时,却常常让位给管仲。这两句诗以陈雷、鲍叔牙比喻那些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好朋友。这两句诗歌颂了那些真正的友谊,批判了那些势利眼,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朋友间的情谊。

第四联:“对面相看仰泰山,下视群峰皆培塿。”这两句诗以泰山比喻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以培塿比喻那些平庸之辈。诗人面对高山仰止,俯视群峰皆是培塿,表明了自己的高尚志向和远大理想。同时,诗人也批评了那些庸碌无能的人,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长远的目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高尚理想、鄙视庸俗小人的思想情感。

最后一句是“嗟来乎”,意思是请客来了。这句诗是诗人反问的语气,表示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的不满和愤慨。诗人说:“君看金尽失颜色,壮士灰心不丈夫。”意思是说,如果客人请客没有尽头,那么主人就会失去信心;如果贪官没有节制地搜刮民脂民膏,那么人民就会愤怒反抗。这两句诗进一步揭露了那些贪婪成性、不知满足的人的卑劣行径,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恨。

整首诗以松柏为喻,通过对古今人的比较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卑劣行为的憎恶。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