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何崔嵬,融结本真宰。神器之所钟,云物足潇洒。
挺挺秦大夫,独立而不改。既出众木群,岂为艳阳待。
初疑冻蛟掉秃尾,忽若山灵张偃盖。又如玄鹤归来视城郭,怅别人间动千载。
楚南灵椿浪得名,茫茫天壤知何在?流精贯浃骨欲飞,风雨或致雷公怪。
林林红紫索价高,幄锦围春斗光彩。怜君令色不随时,空负才名成感慨。
留向青山阅古今,为问桑田几沧海。
【注释】
九华山: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崔嵬(cuī wéi):高耸入云的山。融结:指凝结、融合。真宰:道家所说的“天尊”、“上帝”。神器:神妙之物。钟:聚集。云物:自然景物。挺挺:挺拔的样子。秦大夫:即秦桧,南宋宰相。冻蛟:《淮南子》卷十:“寒至则凝而为冻,故谓之冻。”《文选·枚乘<七发>》:“蛟龙冬藏而不见”,李善注引郭璞曰:“蛟冬则潜于渊底,不见其形。”掉:脱落。张偃盖:张开车盖。《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虎豹之群行也,日与阳争光,而莫之能御也。”又《徐无鬼》:“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列子·周穆王》:“有鸟止南方之阜,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地之所始建也,飞行数千里以自广也。”本真宰:指自然本性。楚南灵椿:即传说中的神木,相传为楚国人所植。浪得名:徒有虚名。天壤:苍天之间。流精:指人的精气。贯浃:贯通。骨欲飞:形容精神奋发,意气风发。风雨或致雷公怪:比喻遭遇艰难,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桑田:传说中海变成陆地,桑树变成田土的过程。沧海:大海。阅古今:观察和体验历史变迁。
【赏析】
本诗为题咏九华山上的古松之作,通过赞美九华松的高洁坚贞来寄寓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及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诗人以松作比,托物言志,表现了他不慕荣利、清正廉洁的品格。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高远,气势雄浑,富有哲理意味。
开头两句写九华山的高大雄伟,用“崔嵬”二字极尽夸张,使人感到山的巍峨壮丽;再用“融结”二字写出了山的自然造化之神妙。“神器之所钟”一句承上启下,指出这神奇美妙的造化,就是那“云物足潇洒”的九华松。
中间两联主要写松的特点和姿态。“挺挺秦大夫”两句用秦桧自比,写他虽身居权位,但仍坚守自己的操守;“既出众木群”两句写松虽然生长在众人之中,但它并不随波逐流;“初疑”四句写松的枝叶随风飘舞,犹如冬天的蛇在风中摇曳,又好像山中的精灵展开了车盖;“又如玄鹤归来视城郭”一句用玄鹤回故乡的情景来形容松的神态;“怅别人间动千载”写世人只见它千载不摇的姿态,而不知它千年不衰的精神。
后两联写人们对松的不同态度。“楚南灵椿”四句从正面赞扬松,说它虽然只是一棵普通的松树,但却拥有崇高的名声;“流精贯浃骨欲飞”两句从侧面衬托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雨或致雷公怪”四句进一步强调松的坚强,说即使遇到狂风暴雨、雷公电母,也不能使这棵松倒下,反而更显它顶天立地的气概。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诗人曾长期担任过地方行政官员,但他却始终不肯趋炎附势,甘愿过着隐逸生活,所以诗人感叹:“留向青山阅古今。”意思是要在这青山之中度过他的一生;“为问桑田几沧海”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