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景真愁绝,凄凉倍旧年。
草穿沙嘴缩,云住屋头偏。
灶冷厨烟湿,窗低檐溜悬。
畏寒难出户,尽日得高眠。

【注释】:

客舍:旅店。书事:书信中叙述事情。五首:这里指共五个短诗。

“客景真愁绝,凄凉倍旧年。” ——这是开头两句,写旅途中的凄清景色。客居异地,所见所闻,自然与故乡不同。这几句诗,就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旅人的所见所闻。“客景真”三句是全诗的总括,点出题目。“客景”,指旅居他乡的景物;“真愁绝”,说旅人因客居他乡而愁苦已极,几乎要绝望了。“凄凉”二字,概括了诗人的整个感受。“倍旧年”,意思是比往年更加凄凉、更加愁苦。“倍”,加倍的意思。“倍旧年”,说明这种愁苦不是一时的、偶然的,而是一年到头、一年又一年的,所以叫“倍旧年”。

客舍的书简,就是旅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草穿沙嘴缩”,“缩”字用得十分形象。“缩”,指草木向后退。“缩”,即收缩;收缩,就是弯曲。“缩”字在这里用得十分巧妙:既形容草木被沙土侵蚀,生长不旺,也形容草茎被压弯,失去了原来挺拔的姿态;同时,还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春去秋来,岁月不饶人。“云住屋头偏”,“偏”,指倾斜。这句的意思是,那朵云仿佛住在了屋子的屋顶上。“偏”,也是形容云的形状,也是指云的位置不正,好像故意把身子伸在屋头上似的。这两句诗,以“缩”、“偏”等字眼,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客寓他乡,时令变换,物象生疏的图画,从而衬托出行役之苦、思归之切。

“灶冷厨烟湿,窗低檐溜悬。” ——这是中间四句诗,进一步写旅人的所见所感。

“灶冷”句,说灶火已经熄灭,炊烟已经干结。“厨烟湿”,指炊烟被风吹得四处飘散,变得很潮湿。这两句诗,一写炉灶之冷、烟囱之干结,一写炊烟之湿,都说明了天气寒冷。“窗低檐溜悬”,说的是房前屋后水沟里的水顺着屋檐滴下来,挂在屋檐下。“檐溜”,指屋檐滴水。“悬”,即悬挂;垂挂。这两句诗,写天气寒冷,连房檐上的水滴都挂不住,只能挂在屋檐下。这两句诗,不仅写出天气寒冷,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穷困潦倒的处境。“畏寒”句,是说因为天气寒冷,不敢走出房门,只好整天蜷伏在床上睡觉。

“畏寒难出户,尽日得高眠。” ——这是最后两句诗,照应了题旨。

“畏寒”句总括上文的内容,说明旅人之所以不能外出,是因为怕冷的缘故。“高眠”,指睡得很沉。这两句诗,既点明题旨,又表现了旅人对严寒天气的感受。“畏寒”,是旅人感到冷的一个原因;“难出户”,又是旅人在寒冷天气里的一种具体行动。“尽日得高眠”,说明旅人虽然行动不便,但并不感到厌烦,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写旅人在外的艰苦生活。开头二句写客居异乡的孤寂之感;三句写客居异乡的苦闷之情;四句写客居异乡的艰难处境;末二句写客居异乡的安逸之趣。

全诗虽只有八句二十四个字,但却写得层次清晰,前后呼应,感情深沉。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三四两句为第二层,写客居他乡的苦闷之情。五六两句为第三层,写客居他乡的艰难处境。七八两句为第四层,写客居他乡的安逸之趣。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前两层写情,后两层写境。情因境而生,境由情而显。情中见境,境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的前四句写环境,后四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前四句主要写环境的寒冷,后四句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环境的影响。这种写法使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