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山阳老,相传事已讹。
奸雄归草莽,天地入悲歌。
太守筹谋误,将军礼数苛。
鞬櫜同下吏,驺御失前珂。
淟涊颜如此,凭陵事若何。
比肩身肯辱,却立齿争摩。
水卷寒云甲,风挥白日戈。
耳闻人作脍,眼见血成河。
翕霍同么子,仓皇类小皤。
官车奔及马,妇女走乘骡。
自古儒冠忤,难将杯酒和。
功成真草草,时至复峨峨。
漂母恩徒快,中郎咏未磨。
遗屯迷鳖石,旧浴暗龙涡。
土沃村村麦,湖深处处荷。
人生贵行乐,何必问铜驼。
【注释】
南城:古地名,这里泛指南方。老医:年老的医生。山阳旧事:山阳县的故事,即古代山阳县的历史。因成:写成。十六韵:一种诗体名,每首诗分四联,共十六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天宝初年(公元742年)所作。诗人在南城中偶然遇见一位年高望重的老医生,便向他打听关于山阳县故事的消息。老医生告诉杜甫山阳县已不存在,但有关山阳县的一些往事仍然流传着。因此,杜甫就以这些往事为题材写了一首《入南城》的长篇古诗,题为《入南城遇老医言山阳旧事因成十六韵》。
“邂逅山阳老,相传事已讹。”这是全诗的开篇之语,意谓诗人偶逢山阳老人,听其谈及山阳县的往事,但所谈之事已与事实不符。诗人用“邂逅”二字表明,他是无意去打听山阳故事的,而只是出于好奇心才去询问的。山阳是唐时南阳郡治,在今河南邓县西南。此句中,“邂逅”和“传闻”两个词,都暗示了诗人的主观态度,即他对于这传说故事的态度是半信半疑的。
“奸雄归草莽,天地入悲歌。”诗人听到山阳故人讲述的往事之后,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奸雄被诛杀后,他们的尸体被抛尸荒野,草草埋葬,有的甚至被弃置在野外任野兽啃咬;同时,他们也无地埋骨,只能将尸体丢入江河之中任其漂浮,于是乎天下百姓为之悲歌。这两句是说,那些曾经称霸一时的权奸恶吏,最终都像草莽中的野草一样被铲除干净,天地之间一片肃杀悲凉的景象。
诗人又写道:“太守筹谋误,将军礼数苛。”意思是:当时的太守、将军等朝廷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对部下过于苛刻。这里所说的“太守”、“将军”,指的是当时安禄山手下的高级将领史思明和范阳太守蔡希德。
“鞬櫜同下吏,驺(zōu)御失前珂。”意思是说,当这些人落难时,那些曾经对他们俯首帖耳的侍从们,现在也跟他们一起沦为罪犯,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这里的“鞬(jīnɡ)”指马鞍子,“櫜(gāo)”指箭袋,“驺(zhòu)”指驾车的奴隶,“御(yù)”指车夫,“珂(kē)”指马笼头,都是古代贵族或官员所用的器物。诗人在这里讽刺了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一旦失势,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成为阶下囚。
“淟涊颜如此,凭陵事若何。”意思是:那些人现在面如死灰,垂头丧气的样子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那么他们的野心究竟还要膨胀到何种地步呢?“淟涊(pínɡqī)”形容脸色极为难看,“凭陵”则是指依仗权势,欺压他人。诗人用这两个字来比喻那些奸佞之徒,意谓这些人如果还继续作恶多端的话,必将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灾难。
“比肩身肯辱,却立齿争摩。”意思是: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们,如今虽然已经身败名裂,但他们仍不甘心失败,还想通过谄媚讨好来挽回声誉,真是可笑可叹。“比肩”指并肩站立,“却立”指侧身站立,“齿争摩”是说他们相互磨牙,暗喻相互倾轧。
“水卷寒云甲,风挥白日戈。”意思是: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寒云翻滚遮天蔽日,白日如刀锋般锋利无比。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
“翕霍同么子,仓皇类小皤(fū)。官车奔及马,妇女走乘骡。”意思是:那些小人得志者现在也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就像那仓皇失措的小老头儿一样。官车疾驰而去,妇女们也只得骑着骡马匆匆赶路。“翕霍”指慌张匆忙的样子,“么子”即什么东西的意思。“仓皇”意为惊慌失措、不知所措,“小皤”指衰老的人。
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的总结性诗句:“自古儒冠忤(wǔ),难将杯酒和。”意思是:自古以来那些读书人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朝廷所不容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抛弃那些文人士大夫的迂腐观念和做作行为。
【译文】
我偶然遇见一个年迈的医生,听他说起山阳县的往事。原来山阳县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我听说的那些关于山阳县的故事还是值得一提。当年那些权臣们骄奢淫逸,弄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结局也是可悲可叹的。
奸雄被诛杀后尸体抛入荒郊野外任野兽撕咬。那些曾经称霸一方、手握重兵的官员们,后来都成了阶下囚。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现在都成了阶下囚,他们以前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现在都成了阶下囚,他们以前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那些小人得志者现在也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就像那仓皇失措的小老头儿一样。官车疾驰而去,妇女们也只得骑着骡马匆匆赶路。
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朝廷所不容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抛弃那些文人士大夫的迂腐观念和做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