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吾何能,托身承明庐。
峨冠养深拙,清尘辟修途。
驱马李陵台,望乡问长须。
长须不能对,吾行益次且。
羡君万里道,晴霞起襜褕。
天山谅非远,椎牛植枌榆。
【注释】
道里:道路。吾何能:我有什么本事呢?
托身:托身于某事或某人。承明庐:指汉代张载的家,张载曾隐居于此。
峨冠:高耸的帽子。养深拙:隐藏自己的才能。
清尘:指朝廷的官吏,这里代指朝廷。辟:开导。修途:平坦的道路。
驱马:骑马。李陵台:即汉将李陵墓,在今陕西咸阳西北。
长须:指李陵。不能对:无法回答。
吾行益次且:我的行程越来越近了。次,靠近。
羡君:羡慕你。万里道:漫长的旅途。晴霞:晴朗的云霞。起襜褕:指车盖被风吹得扬起。
天山:指祁连山。谅:大概。非远:不是很遥远。椎牛:杀牲祭祖。植枌榆:植树造林。
【译文】
我有何能力啊?只能托身于朝廷。
戴着高高的帽子,我隐藏了自己不露锋芒的才能,避开了朝廷官员们的争斗。
骑马来到李陵墓前,望着故乡,想问一句:你年老多病,何时归乡?
李陵回答说无法回答,我的行程越来越近了。
羡慕你一路跋涉,晴朗的阳光照在你的车上,车盖被风吹得扬起。
天山大概不算远吧,你可以到祁连山去砍柴种树,绿化你的家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的是御史大夫马伯庸赴河西,因此诗中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首联“道里吾何能,托身承明庐。”写送行者对自己此行的担忧。道里:路程,指所要走的路,也泛称路途、旅程。能:有本事、有资格的意思。托身:托身于某事或某人。承明庐:汉代张载隐居之所,张载为东汉末三国魏时人,字孟侯,号仲(zhong)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人。他好学,志趣高尚,因避世而隐居。后人把他与王通、徐庶合称为“三贤”。此句意思是说诗人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只能托身于朝廷。
颔联“峨冠养深拙,清尘辟修途。”写送行者对自己的担忧。峨冠:高大的头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用以表示庄重。养深拙:隐藏自己的才能。清尘:指朝廷的官吏,这里代指朝廷。辟:开导、引导的意思。修途:平坦的道路。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虽然戴着高大的头巾,但依然隐藏了自己的才能,不想在官场上争名夺利,而是想避开朝廷官员的争斗,走一条平坦的道路。
颈联“驱马李陵台,望乡问长须。”写送行者对诗人的担忧。李陵台:即汉将李陵墓,在今陕西咸阳西北。长须:即李陵,汉武帝时征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右将军,元朔二年(前127)奉命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匈奴单于。后李陵向皇帝上书自陈,说:“臣幸得仗节,从陛下执鞭弭”,但被武帝责问其不辱使命,遂自杀。此处用李陵自喻马伯庸,以自比李陵。问长须:指马伯庸询问李陵何时归乡。长须不能对:无法回答。
尾联“羡君万里道,晴霞起襜褕。”写对诗人的祝愿。此句的意思是说,羡慕你一路跋涉,晴朗的阳光照在你的车上,车盖被风吹得扬起。晴霞:晴朗的云霞。起襜褕;指车盖被风吹得扬起。襜褕是古代一种有前后两片布幔的车盖,用以遮挡风雨。此句的意思是说,希望你一路顺风,阳光明媚,让你的车盖被风吹得飞扬起来。
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