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忆银床桐泣露,更思玉碗蔗流浆。
天孙初嫁龙绡薄,却恐秋河入夜凉。

【注释】

(1)七夕: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七日,相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2)银床桐泣露:银床是织女住处的床,桐树是七夕时用来祈愿的。“银床桐”指织女。

(3)玉碗蔗流浆:用甘蔗汁做成的酒,甘甜可口。

(4)天孙:指织女。

(5)龙绡:一种丝织品,轻薄如云。

(6)却恐秋河入夜凉:意思是担心夜晚的凉气侵袭。

赏析:

此诗写七夕之夕,诗人对天上的牛郎织女充满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间夫妻团聚的渴望。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清丽。

首句“尝忆银床桐泣露”,以回忆的形式开头,回忆昔日七夕之夜,织女在银床上思念牛郎的情景。“银床”指的是织女的住处,她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直到七夕之夜才能与牛郎相聚。而此时,织女正坐在桐树下,泪水滴落在地上,仿佛在为牛郎默默祈祷。这种场景,既体现了织女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又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次句“更思玉碗蔗流浆”,织女在思念牛郎的时候,不禁想起了那甘甜的甘蔗酒。她想象着牛郎在七夕之夜喝下这杯美酒,两人相视而笑,共享幸福的时刻。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流浆”这一意象,将甘蔗酒比作流动的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天孙初嫁龙绡薄”,诗人转而描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他们本是天上的神仙子女,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天河分隔开来。从此,他们在每年的七夕之夜才有机会相见。然而,这种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们只能在梦中相见。诗人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爱情经历,传达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却恐秋河入夜凉”,诗人以反问的方式结束全诗。他担心夜晚的凉意会侵袭到他们的心房,让这份美好的感情变得脆弱。这种担忧和忧虑,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叹,也是对爱情的珍视和守护。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又有对人间夫妻团聚的深切期盼。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