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平安月正中,思君长倚翠楼东。
儒生忧国灯前泪,壮士封侯马上功。
半榻松风看草檄,一庭花雨坐调弓。
谢庄文采江东少,青竹题诗想最工。
【注释】罗履贞:人名。谢君绩:人名。
烽火平安月正中,思君长倚翠楼东。
儒生忧国灯前泪,壮士封侯马上功。
半榻松风看草檄,一庭花雨坐调弓。
谢庄文采江东少,青竹题诗想最工。
【赏析】这首诗是寄给罗履贞的。罗履贞,字子章,号南溪,江西南昌人。明末诸生。
烽火平安月正中,思君长倚翠楼东。
烽火:指战乱。月正中:月亮当空。
思君:思念你。长倚:长时间地依靠着。翠楼东:指翠楼,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儒生忧国灯前泪,壮士封侯马上功。
儒生:儒者。
忧国:忧虑国家。灯前泪:坐在灯前流泪。
壮士:勇士。封侯:封爵(封建时代的一种荣誉)。
马上功:在马上立下功勋。
半榻松风看草檄,一庭花雨坐调弓。
半榻:半床。松风:松树枝条发出的风声。
草檄:用草纸写的文书。
一庭花雨:形容花下洒满雨水。座:座位。调弓:拉弓。
谢庄文采江东少,青竹题诗想最工。
谢庄:南朝陈诗人谢脁,字次侯,祖籍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后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江东:古地名,指长江下游地区。青竹题诗:指在竹子上书写诗句。
【解析】本诗共四句,每句都含有典故和关键词。烽火、翠楼、儒生、灯前、壮士、松风、草檄、花雨、马、青竹,这些词都是诗歌的意象和背景。整首诗意境宏大,充满了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