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频书入短篇,细推五戊卜春田。
读书未有平戎策,止酒聊输祭社钱。
红树花秾春向晚,画桥柳暝雨如烟。
旧来歌舞今谁在,燕子茅檐只自怜。

【注释】

甲子:农历的纪年。甲、子均为天干,合称“甲子”,即六十甲子。频:屡次的意思。入短篇:指在《甲子杂诗》中多次出现。五戊:指农历五个月。五戊即五日为一旬,一个月有十天,则五旬共六十日,以十天为一旬,故云五戊。春田:春天耕种田地。平戎策:安定边疆的策略。止酒:饮酒。祭社钱:祭祀土地神的钱,也泛指祭祀。红树花秾:红花盛开的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在甲子(甲子年)重游当年曾作过赋的杭州,追忆当年的盛况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时世沧桑之感。

开头两句是说,甲子年里,我曾几次在诗里写到过五戊(农历五个月)春耕的盛况。细细推敲,我推想这五个月的光景一定很适宜于春耕。

第三句是说,读书人没有平定边疆的策略,只好借酒浇愁,聊且祭拜土地神来消磨岁月。

第四句是说,红花盛开的树木映衬着暮色苍茫的天空,而画桥下柳荫笼罩,雨意迷蒙,景色宜人。

末两句是说,旧时的歌舞已经不在了,只有燕子飞到那茅檐上哀鸣罢了。

这首诗是记游之作,从字面上看,似乎全写景。其实不然,诗人的本意还是在于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中的景物都是触发感慨的触发点。如首句中的“书”和“戊”,第二句中的“春田”和“五戊”,第三句中的“读”和“平戎”,第四句中的“红树”和“柳暝”,以及末句中的“歌舞”和“燕”,都与诗人的感慨有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