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离别倍依依,何事欢娱与愿违。
日落群鸦烟外急,山空独鹤月中归。
干戈满地荒瓜圃,蓑笠残年拥钓矶。
问讯刘郎风雪冷,谁将金缕织成衣。

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 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及赏析:

  • 首联:“中年离别倍依依,何事欢娱与愿违。”这一联描述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因为离别而感到特别依依不舍,但同时发现生活中有些事情与自己的期望相违背。这里的“依依”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时刻的不舍,而“欢娱与愿违”则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奈和挫折。
  • 颔联:“日落群鸦烟外急,山空独鹤月中归。”这两句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觉。夕阳下的乌鸦在烟雾之外急促地飞翔,而月光下一只孤独的鹤归巢,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这句中的“急”字增加了场景的动态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颈联:“干戈满地荒瓜圃,蓑笠残年拥钓矶。”此联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景象。干戈满地意味着战场上兵器横陈,一片死寂,而瓜圃被战火烧毁,只剩下一片荒废之地。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渔夫们使用蓑笠,在残年的岁月里仍执着于钓鱼生活,尽管环境艰苦。这里不仅展现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现状的感慨。
  • 尾联:“问讯刘郎风雪冷,谁将金缕织成衣。”这一联以刘郎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人询问刘郎是否还记得当年风雪中的那份热情与勇气,同时暗指自己如今已不再年轻,需要有人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尾联通过对比过去的风雪和现在的寒冷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注释1:中年离别倍依依,表示诗人与友人罗习之在中年时期因故分离,彼此心中都充满了不舍和牵挂。
注释2:何事欢娱与愿违,意指为什么欢愉和愿望都被违背了。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状况的不满或失落感。
注释3:日落群鸦烟外急,描绘日落时分,乌鸦聚集在烟雾之外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注释4:山空独鹤月中归,描述了山中只有一只鹤独自归来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坚持和自省。
注释5:干戈满地荒瓜圃,借用“干戈”一词,形容战乱之后荒凉的土地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荒瓜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凉状态。
注释6:蓑笠残年拥钓矶,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寒冷的冬天仍坚持钓鱼的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注释7:问讯刘郎风雪冷,引用了古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刘郎已十分憔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同情和感慨。
注释8:谁将金缕织成衣,通过询问谁能够用金线编织成衣物,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中年离别倍依依依:表达了诗人在中年时经历离别,内心感到无比地依恋和不舍。
  2. 何事欢娱与愿违:诗人在思考为什么原本应该带来快乐的事情却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3. 日落群鸦烟外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乌鸦归巢,烟雾缭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紧张的氛围。
  4. 山空独鹤月中归:形容孤独的一只鹤在月光下归来,象征着诗人在孤独中的坚持或寻觅。
  5. 干戈满地荒瓜圃: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连原本肥沃的瓜田也被战乱夷为平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农田的毁灭性影响。
  6. 蓑笠残年拥钓矶:通过使用蓑衣和斗笠来抵御严寒,表现出诗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钓鱼的生活态度。
  7. 问讯刘郎风雪冷:借用刘郎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深情的诗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思,也是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