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荏苒鬓毛斑,乡梦无时到故山。
去国每怜王粲老,携家今见管宁还。
松深先陇寒烟外,草满荒庭夕照间。
不用人间多感慨,梅花春色破愁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依据诗歌内容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此诗首联“风尘荏苒鬓毛斑,乡梦无时到故山。”描绘了送别刘叔亮时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风尘漫漫,鬓发已斑白,故乡之梦,时时萦绕在心头。颔联“去国每怜王粲老,携家今见管宁还。”“王粲”指三国时期著名的文人王粲,他因战乱流落到荆州投奔刘表,后来归顺曹操,为官于荆州;“管宁”即东汉末年的名士管宁,他在北海(今山东昌乐县东南)隐居读书,与华歆等人同游。诗人借这两个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刘叔亮的同情以及对其归来的欣慰之情。这两句诗中,“王粲”与“刘叔亮”“管宁”与“诗人”相对照,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颈联“松深先陇寒烟外,草满荒庭夕照间。”“松深”、“先陇”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清江的山色,松林深处,先陇之上,是诗人当年少年时经常来游玩的地方。而今日,诗人却身在异地,面对荒草遍地的家园,只能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尾联“不用人间多感慨,梅花春色破愁颜。”“不用人间多感慨”是指不必再用世态炎凉来感伤自己的处境了,因为大自然中自有一番生机,足以让人忘却烦恼,恢复心情。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答案】
①第一句写诗人风尘满面、头发花白、思念家乡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②第二句用王粲投靠曹操、管宁隐居不仕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刘叔亮归隐山林的欣慰。③第三句用王粲投靠曹操、管宁隐居不仕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刘叔亮归隐山林的欣慰。④第四句用王粲投靠曹操、管宁隐居不仕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刘叔亮归隐山林的欣慰。⑤第五句以自然界的梅花反衬人世间的沧桑,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⑥第六句以自然界的梅花反衬人世间的沧桑,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