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清多士奋,道屈哲人嗟。
伊昔敷文治,如君实国华。
衣冠倾望族,文字撷天葩。
蓟阙驱车远,吴山倚剑斜。
诸生亲教授,前辈倍笼笯。
鹗表誊乌府,薪歌载鹿车。
苦心抱冰蘖,高兴托烟霞。
老景期如蔗,中原乱似麻。
汉官思再睹,周翣去难遮。
夜怨云巢鹤,寒啼宰树鸦。
诸公纷诔笔,贱子忝通家。
洒泪桐江上,悲风咽暮笳。

这首诗是诗人在挽联中为友人李心原所作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时清多士奋,道屈哲人嗟。
  • “时清”意指国泰民安,“多士”是指众多的士人或文人。
  • “奋”表示努力、奋发向前。
  • “道屈”意味着道理不通畅,有困难。
  • “哲人”指的是有智慧的思想家或学者。
  • “嗟”是感叹词,表达惋惜之情。
  • 整句表达了当国家政治清明,文人努力进取,但面对难以理解的道理时,有智慧的人会感到惋惜。
  1. 伊昔敷文治,如君实国华。
  • “伊昔”指的是过去,“敷文治”是指治理国家的方式要文雅。
  • “如君”指代李心原,表明李心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 “实国华”意为确实是国家的精华。
  • 这句赞扬了李心原为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1. 衣冠倾望族,文字撷天葩。
  • “衣冠”泛指穿戴整齐的人们。
  • “倾望族”形容李心原声望极高,备受人们敬仰。
  • “文字”在这里指的是学术或文艺创作。
  • “撷天葩”意味着采摘天上的花朵,比喻李心原的作品才华横溢。
  • 这句称赞李心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作品优美。
  1. 蓟阙驱车远,吴山倚剑斜。
  • “蓟阙”指北京,古称蓟城,这里借指京城。
  • “驱车远”意味着远离京城去远方。
  • “吴山”指苏州的西山,这里用“倚剑斜”来形容身姿挺拔。
  • 这句描写了李心原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的情景,表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新的挑战的勇敢面对。
  1. 诸生亲教授,前辈倍笼笯。
  • “诸生”泛指学生,这里是对李心原学生的称呼。
  • “亲教授”意味着亲自教导学生。
  • “前辈”指过去的学者,“倍笼笯”形容其学识丰富且深不可测。
  • 这句赞美李心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而且他的学问深厚,值得尊敬。
  1. 鹗表誊乌府,薪歌载鹿车。
  • “鹗表”指的是鹰的羽毛,这里用作比喻,形容李心原才能出众。
  • “乌府”可能指某个机构或组织。
  • “薪歌”形容歌声悠扬,与“鹿车”搭配,暗示生活简朴。
  • 这句赞美李心原不仅才能出众,而且能够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
  1. 苦心抱冰蘖,高兴托烟霞。
  • “苦心”表示用心良苦,“抱冰蘖”形容李心原勤奋不懈。
  • “高兴”可能指心情愉悦,“托烟霞”意味着寄托于美好的景色之中。
  • 这句赞颂李心原无论何时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失乐观。
  1. 老景期如蔗,中原乱似麻。
  • “老景”指老年人的光景,“如蔗”比喻生命短暂。
  • “中原”指中国中原地区,“乱似麻”形容战乱纷扰。
  • 这句反映了作者对李心原晚年的担忧,认为他将面临艰难困苦。
  1. 汉官思再睹,周翣去难遮。
  • “汉官”指汉朝时期的官员,“周翣”是古代的一种丧礼用具,用来遮挡尸体。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李心原离去的哀伤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命运的忧虑。
  1. 夜怨云巢鹤,寒啼宰树鸦。
  • “夜怨”指夜晚的怨恨情绪,“云巢鹤”形容孤独的景象。
  • “寒啼宰树鸦”形容寒冷中乌鸦啼鸣的声音。
  • 这句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李心原离去后所承受的痛苦和不安。
  1. 诸公纷诔笔,贱子忝通家。
  • “诸公”指在场的各位官员,“诔笔”是哀悼诗文的创作。
  • “贱子”自称,表示谦逊。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地位的谦虚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1. 洒泪桐江上,悲风咽暮笳。
  • “洒泪”指眼泪流下来,“桐江”可能是作者家乡的地方名。
  • “悲风咽暮笳”形容风吹过桐江,声音悲切。
  • 这句描绘了作者在告别家乡时的伤感情绪,以及秋风中的凄凉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