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
山神应夜夜,来礼佛灯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福严寺的景象和气氛。

首联“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 “般若”在佛教中是指智慧的体现,这里指福严寺。
  • “南朝”可能指的是福严寺的历史背景,也可能只是形容其地理位置。
  • “思公第一传”中的“思公”可能是对某个人或某位高僧的尊称,表示其在佛学领域的地位很高。

次联“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 “方丈地”通常指的是寺院中供奉佛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佛堂”。
  • “坐断再生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境界。

颔联“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

  • “贝叶”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经书,因为贝叶是一种常用的书写材料。
  • “收经夹”可能是说有人正在整理或收藏这些经书。
  • “昙花散法筵”中的“昙花”可能是某种花朵的名称,而“散法筵”则表明有某种仪式或者活动正在进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佛教仪式场景。

颈联“山神应夜夜,来礼佛灯前”:

  • “山神”可能指的是当地的神灵或者信仰对象。
  • “来礼佛灯前”意味着人们虔诚地向佛像献上供品,表达敬意和祈求。

整首诗通过对福严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庄严、祥和且富有佛教文化氛围的场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也让人深思。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福严寺的庄严与神圣。通过对寺庙、僧侣以及佛教活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拟人化手法,如将“山神”拟人化为来访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福严寺的自然美景,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