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凿三百级,盘回上峻陂。
摄衣苍藓滑,倚杖白云多。
野叟耕麋𤲬,山都寄鸟窠。
朱陵是俦侣,飞锡定相过。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神凿三百级,盘回上峻陂。
摄衣苍藓滑,倚杖白云多。
野叟耕麋𤲬,山都寄鸟窠。
朱陵是俦侣,飞锡定相过。
译文:
衡山的福严寺二十三题是给梓上人的《般若寺赋》,这是张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福严寺的壮丽景象和与梓上人的深厚友谊。诗人攀登了三百级台阶,来到了山顶上的峻陂。他穿着衣服,踩在覆盖着青苔的石头上,显得有些滑。他用双手支撑着拐杖,在白云之中行走。
在山下,一位农夫正在耕田,而山上的鸟儿则在树洞里筑巢,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感叹道,这里就像朱陵一样,是他的同伴和伴侣们相聚的地方,他们一定会在那里一起飞锡而过。
赏析: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福严寺的壮丽景象和与梓上人的深厚友谊。
诗人首先从攀登三百级台阶开始,这象征着他对福严寺的敬畏之情和向往之心。随后,他描述了自己在山顶上的情景,通过描绘自己穿行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以及用双手支撑拐杖的细节,展现了自己的行动力和勇敢精神。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如“云鹤随飞盖,湖龙入净瓶”等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福严寺的自然风光。
诗人转向山下的生活场景。他看到一位农夫正在耕地,而山上的鸟儿则在树洞里筑巢,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一画面不仅展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诗人感叹道,这里就像朱陵一样,是他的同伴和伴侣们相聚的地方,他们一定会在那里一起飞锡而过。
这首诗通过对福严寺的描绘和对梓上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