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类台剡,回复度中岑。
传舍白云上,人家乌桕林。
此身嗟老大,行路转岖嵚。
佳处时停策,终焉惬野心。

【注释】

兹山:这山。台剡:指山名。《吴越春秋》载,夏禹曾登此山,故称“禹穴”。中岑:中峰。度:越过。传舍:旅舍。白云上:指山腰的云雾。乌桕: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可制染料,木材可供建筑用。

【译文】

这山就像传说中的禹穴山一样高峻,我跨过这座山就到了中峰。

旅舍设在白云之上,人家住在乌桕树林间。

我这一生已经老迈,走的路越来越崎岖。

在美好的风景停下车马,让我的心情得到满足。

【赏析】

《刘山驿》是一首纪游诗。作者于淳熙八年(1181年)出使金国归来后,途经绍兴,登上越州城北四十里外的新昌县(今属浙江新昌)境内的一座山,写下此诗。

首联起笔即写“兹山类禹穴”,点明所登山的地名。诗人从越州到新昌,一路行来,觉得越州一带的山峰,似乎都像当年大禹治水的遗迹。“类”字下得十分贴切,不仅突出了“禹穴”这一名称,也写出了作者对禹功的崇敬之情;而“此山”则是指他所登临的山,也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因此又暗含了作者的行程和心情。接着,“回复度中岑”,说明他已越过了这座山的主峰。“中岑”是山中最高的一个山峰的名字,这里指越州北面的天姥、太白二山之间的主峰。这句既承前句“类”字,又启下文“中岑”;同时“度”字也照应了前面所写的“兹山”二字,把全诗的意境统一起来。

颔联写“传舍白云上”,“白云”指山顶的云雾,“传舍”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人所住的临时居处,这里用来比喻自己暂时投宿的地方。“人家乌桕林”,是说在这山腰的白云上住着几户人家。这句既与前面的“传舍”相对照,又为下面“此身嗟老大”作了铺垫。

颈联写“此身嗟老大”,“嗟”是感叹的意思;“老大”是衰老之意,这里指自己已经到了老年,步履艰难。“行路转岖嵚”,是说由于年纪大了,行走起来越来越困难,“岖嵚”是形容山路高低不平的样子。这两句既与前面的“白云上”和“乌桕林”相照应,又为下面“佳处时停策”作了铺垫。

尾联写“佳处时停策”,这是说他来到这山中的美景之处,经常停下来休息;“终焉惬野心”,则是说在这里,他感到十分惬意,满足了平生的愿望。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

这首诗的写法比较特别,没有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对越州的山川和作者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来表达他对越州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