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梧桐秋满庭,浮云散尽见疏星。
仙人修月浑无迹,使客乘槎自有灵。
一道银河通碧海,三更白露下青冥。
西风忽起吹黄鹄,梦断瑶台醉未醒。

注释:

  • 癸亥岁八月十六夜对月:癸亥年,八月十六日夜晚对着月亮。
  • 蟋蟀梧桐秋满庭:蟋蟀和梧桐树在秋天的庭院里。
  • 浮云散尽见疏星:浮云散去后,可以看到稀疏的星星。
  • 仙人修月浑无迹:仙人在修月时,完全没有痕迹。
  • 使客乘槎自有灵:使客(使者)乘坐船筏,有灵性。
  • 一道银河通碧海:一条银河连接着海洋。
  • 三更白露下青冥:三更时分,白露降临于青冥。
  • 西风忽起吹黄鹄:突然间刮起了西风,黄鹄受到惊吓。
  • 梦断瑶台醉未醒:梦断在瑶台,醉酒还未醒。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诗。首句“蟋蟀梧桐秋满庭”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蟋蟀和梧桐树都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醒目。接着,“浮云散尽见疏星”描绘了天空中的星星,它们在白云散去后变得清晰可见。然后,“仙人修月浑无迹”描述了仙人在修月时的情景,他们的动作看起来毫无痕迹。接下来,“使客乘槎自有灵”描绘了使客乘坐船筏的情景,他们似乎有灵性。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银河、海洋和星空的景象。“一道银河通碧海”形容银河像一条河流一样流淌到海洋中。接着,“三更白露下青冥”描绘了三更时分,白露降临于青冥的情景。最后,“西风忽起吹黄鹄”描述了西风突然吹起,黄鹄受到惊吓的情景。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感慨之情。诗中的“仙人修月浑无迹”、“使客乘槎自有灵”、“一道银河通碧海”、“三更白露下青冥”、“西风忽起吹黄鹄”等词句都非常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黄鹄”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瑶台”则代表了仙境般的美好。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