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
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
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
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注释】
①真定:郡名,今河北省正定
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
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
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
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注释】
①真定:郡名,今河北省正定
这首诗名为《落红》,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扫花游 落红” - 解释:“在春日里,我漫步于落英缤纷之地,感受着花瓣纷纷飘落的景象。” - 赏析:开头即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 第二句:“洗春雨急,碎万点胭脂,荡空无影。” - 解释:“春雨匆匆落下
诗句解读 玉儿睡醒后,头帕蒙面 - 这里的“玉儿”可能是指一位女子的名字或者代称,"睡醒后头帕蒙面"描绘了她醒来时的情景。 更娇柔,见郎羞 - “更娇柔”可能形容她醒来后的娇媚状态,而“见郎羞”则表现了她在看到某人时的羞涩感。 缟袂仙人,一笑艳明眸 - 这里用“缟袂仙人”形容她的服饰或气质,同时“一笑艳明眸”描述了她的笑容及其明亮的眼神。 粉瘦红憨春梦断,画阑畔,对西风 -
解析: - 第一句: “阖闾城外绿杨枝”指的是在吴国国王阖闾的城门外,长满了绿色的杨柳枝条。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或感慨。 - 第二句: “一丝丝”可能意味着细长且脆弱的东西,这里可以理解为柳条。“比吟髭”则是将柳条比喻为胡须,增添了一丝诗意和形象性。这句诗通过比较,展现了柳枝与胡须的相似之处。 - 第三句: “比似吟髭,不似少年时
【解析】 此词写一位女子对远行的情人的思念。上片起首三句写女子临镜梳妆,欲寄相思无一字;接下两句,以芳心重省来表现其内心的痛苦。“鬓亸云低,眉颦山远”是写她因愁思而消瘦,容颜憔悴,眉如远山,黛色如云。“去翼宜相映”则形容她的眉与鬓发相映,更增其愁思之苦。下片写她对情人的思念和牵挂。“娇波频送”三句写她频频地以眼波送情,好像水波一样,又好像秋水一样,把情人的身影都映在水里,使情人仿佛也在眼前了
【注释】 崔嵬:高耸的样子。轩:指华丽的车子。 已叱仆(pū)夫(lì):已经呵斥驾车的人。回辕:调转车头。 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 媒(méi)劳:媒人牵线搭桥。恩绝:恩情断绝。则然:如此。 还坐:回到座位上。我闲:自得其乐,不受拘束。 无知:没有知音。绝弦:指不再弹琴。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有客有客在门”起兴
【注释】 梨园:原指唐玄宗时教习歌舞的官署,后来泛指歌舞院。 卿卿: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宝柱:古代乐器筝上的柱。 银甲:形容筝弦发出的音响像银甲一般铿锵。 可人处:美妙动人之处。 娇(qiāo)银甲:形容筝音婉转柔美。 宜与画看:好像可以放在画里观赏。 徽容妍丽:指歌伎容貌美丽。 莺思缠绵:形容歌声宛转动人。 多情:指对歌伎有情的人。曾相遇:曾经相逢。 归舟:指回家的船。字:指记下。
江城子·惜花 牡丹芍药冠池台。 缕金杯,锦云堆。 最恨颠风,横雨故相催。 国色天香虚过了,红片片,卧苍苔。 绿阴篱落暗香来。 野酴醾,刺玫瑰。 照眼遗芳,烂漫趁晴开。 纵使专春春有几,花到此,已堪哀。 注释: - 牡丹芍药冠池台:牡丹和芍药是古代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常用于点缀池塘和平台。冠在这里意味着装饰或衬托的意思,池台即池边和台榭。 - 缕金杯:用金线装饰的杯子,形容酒杯精美华丽。 -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全诗的理解进行理解分析。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如“黄”“将上场”“何乡”“暴尪”“青楼娼”“风日”等词的含义,以及诗人的情感倾向,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概括即可。 【答案】 农民们忙于上场收割。②田家忙,丈人荷担,儿牵妪衣妇挈囊,都为了能多得一些粮食。③汗流浃背
江城子·枕顶 【注释】 合欢花样满池娇。 - 形容花的形态美丽如合欢花,充满池塘。 用 心描。 - 用心细致地描绘。 数针挑。 - 用针线细心地缝制。 面面芙蕖,闲叶映兰苕。 - 荷花和莲叶相映成趣,莲叶上反射着兰花的样子。 刺到鸳鸯双比翼,应想像,为魂销。 - 将鸳鸯比作一对翅膀互相支撑的鸟,形象地描绘了鸳鸯相互依偎的情景,令人感受到一种灵魂上的共鸣。 巧盘金缕缀倡条。 -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夜景图。下面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和赏析: 1. 石州慢 题玉笙手卷(节选) - 【诗句】:石州慢 题玉笙手卷 - 【译文】: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夜景的词作。 2. 仙去缑山,宴罢武夷,琼响吹彻。 - 【注释】:缑山,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武夷,即武夷山,位于福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 【赏析】
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张翥描绘古风美德与家庭和谐 1. 诗意解析 - 诗句“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描绘韩家门前的壮丽景象,丹红旗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 诗句“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则通过比较表达了对韩母品德的赞赏,认为她比古代的陶母和董生更有道德风范。 2.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尊崇。诗人通过对这一家庭的描述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主要是描述一个孝子的故事。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和关键词注释: 1. 哀孝子夏永庆: 这是一个感叹词,用来表达对孝子的哀思和敬仰。 2. 翁已生全儿殒躯: 描述了一个人已经生了孩子,但孩子却不幸去世。这里的“翁”可能指的是父母或长辈,而“全儿殒躯”则表达了对这个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悲痛。 3. 投文我欲诘天吴: “投文”可能是指向官府投诉或上告
【注释】 大军下济南: 指金军南下攻占汴梁,宋高宗南渡。大军,指宋朝军队。济南:今属山东,古称“东平”、“济阴”。 总戎十万铁鹞子: 总领官率领的精锐部队号称“铁鹞子”。“总戎”是统率军队的官职。“铁鹞子”是宋军的精锐部队名。 殪贼一双金仆姑:“殪”同“殪”,杀死,这里用来形容战斗场面激烈。“金仆姑”是宋代步兵的一种装束,即身着铠甲的战士。 白日照开华不注,乱云飞尽大明湖:白日照耀着开华不注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残酷场景,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首句“天子临轩授钺频”,意为皇帝亲临宫殿授予军队指挥权,这是战争前的准备活动。这里的“授钺”象征着战争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挑战和责任的到来。 次句“东南何处不红巾”,表达了战争无处不在的事实。红巾是古代战士的头饰,这里用来形容战场上的将士们,他们不分东南西北,都在为了保卫国家而战。 第三句“铁衣远道三军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六朝名德仰巍巍” - 描述了在六朝时期,某人因德行高而备受尊崇。 - 关键词: 六朝、名德(崇高的德行)、仰巍巍(仰望,表示敬仰)。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强调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未许家园久息机” - 表达了对于长时间离开家乡的无奈和遗憾。 - 关键词: 家、乡、久息机(停止活动,引申为长期离开家乡)、未(没有)。
解析 第一句:忽忆江南古庄叟,钓竿归去拂珊瑚。 注释和赏析: - 关键词: 钓竿、古庄叟 - 译文: 忽然回忆起在江南的古庄上,我像一位老渔翁一样挥动钓竿,回到了那里。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古庄叟"暗示着诗人曾经隐居的生活状态,钓鱼则象征着与世无争的宁静。 第二句:药炉已熄勾庚火,书箧闲抛遁甲符。 注释和赏析: - 关键词: 药炉、勾庚火、遁甲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