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古驿草萧萧,候吏沙头候画桡。
采石晚风人渡急,历城烟树鸟飞遥。
时平烽火沈江戍,市早鱼盐散浦桥。
目送征帆慢相忆,只将离恨寄回潮。
【注释】
山前:指江宁(今南京)城郊。古驿:古代驿站。沙头:水边。候吏:守驿的官吏。画桡:船桨。采石:在安徽,靠近长江。历城:在山东,靠近黄河。烽火:报警信号。沈江戍:驻扎在长江上的军营。市早:市场开得早。鱼盐:鱼和盐。浦桥:渡口桥梁。目送:望着远去的船只。只将:只是,仅仅。离恨:离别的痛苦。寄回潮:寄托在潮水中。回潮:潮水退后涨起来,又退回去了。
【译文】
江宁城外有座古驿,驿站旁边是一片萧飒的草地。
等侯的官吏们站在沙洲上等待船只划过。
傍晚时风急水涨,人们急忙渡河;到了早晨,
只见烟笼着历城周围的树梢,鸟儿飞向远方。
那时太平无事,江边只有烽火台,不再驻守军队;
市场上很早就开了,鱼盐之类摆满了摊子。
我看着那渐渐远去的帆船,心中不禁思念起朋友来,
只是把我的离愁别恨,寄托在潮水的涨落中吧。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是作者在江宁城西饯别友人司执中的一首七绝。诗中写别离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写得婉丽多姿,凄美动人。
首联“古驿萧萧”点明地点与时间,交代了送别的环境。“候吏”点出送别之景,“沙头”“候画桡”,刻画了一幅送别的生动画面。诗人伫立江边沙洲之上,目送着友人的小船缓缓驶向远方,内心充满了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候吏”是守驿的官吏,他们的职责就是迎候过往的人马,负责为他们撑船、划桨。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人与事,烘托出了送别的气氛。
颔联“采石晚风急,历城烟树遥。”写友人乘船离去,江面上风大浪急,诗人站在江边凝望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采石”在安徽当涂县南,濒临长江。“历城”即今山东济南。“晚风”“烟树”分别描绘了江面上的景物以及远处的景物。这两句描写了江面的景色变化,同时也渲染了气氛。
颈联“烽火沈江戍,市早鱼盐散浦桥。”写友人离开之后江防的情况。“烽火”是指边防报警的信号,此处借指战事。“沈江戍”即驻扎在长江上的军营。“市早”指的是市场上早早地就开门营业了,因为此时战事平息,所以市场繁荣。“鱼盐”泛指各种货物。这两句写友人离去之后江防的情况,表现了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景象。
尾联“目送征帆慢相忆,只将离恨寄回潮。”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征帆”即远行的帆船。“慢”字用在这里是虚词,意思是慢慢地、缓慢地。这两句写诗人目送着朋友的帆船渐渐地远去,心中不禁思念起这位朋友来,只能把离愁别绪寄托在潮水涨落中。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