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桓州山缦回,仆夫指是李陵台。
树遮望眼仍相吊,云结乡愁尚未开。
海上羝羊秋牧罢,陵头石马夜嘶哀。
英雄不死非无意,空遣归魂故国来。
过李陵台
路出桓州山缦回,仆夫指是李陵台。
树遮望眼仍相吊,云结乡愁尚未开。
海上羝羊秋牧罢,陵头石马夜嘶哀。
英雄不死非无意,空遣归魂故国来。
注释:
- 路出桓州山:《过李陵台》中的“路出桓州山”指的是诗人行走的道路经过桓州山,而“桓州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
- 缦回:形容山路弯曲回环貌。
- 李陵台:传说为汉代李陵所建。李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因战败被匈奴俘虏,后来回到汉朝。这里的“李陵台”可能是指他的坟墓或纪念地。
- 树遮望眼仍相吊:“树遮望眼”意味着树木遮挡了视线,使人无法看清远方的景象;“仍相吊”则表示人们仍然在怀念和慰问那些逝去的英魂。这里的“相吊”可以理解为相互慰问,表达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云结乡愁尚未开:意思是说云气凝结成乡愁还未消散。这里的“乡愁”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尚未开”则表示这种乡愁还没有完全消散。这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 海上羝羊秋牧罢:描述了秋天时公羊在海上放牧的场景。这里的“羝羊”指的是公羊,而“秋牧”则表示秋天放牧。这里的描写表达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陵头石马夜嘶哀:描述了夜晚时分,陵墓前的石马发出嘶哑的呻吟声。这里的“陵头”指的是陵墓顶部,而“石马”则是一种古老的墓葬石雕。这里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英雄不死非无意:表达了英雄人物即使不在人世,但精神永存、不轻易放弃之意。这里的“英雄”指的是那些为民族利益、国家安危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而“不死”则强调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 空遣归魂故国来:表达了虽然英雄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却能够穿越时空,回到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里的“归魂故国”指的是英雄们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陵台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和文化情感。首句直接点题,指出诗人行走的道路是经过桓州山。接着,通过描绘路上的风景,引出了李陵台这个地点。李陵台是与历史英雄李陵相关的地方,象征着对英雄们的尊敬和怀念。
在诗中,“树遮望眼仍相吊,云结乡愁尚未开”这两句,通过描绘树木遮挡视线和云气凝结乡愁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去英雄们的无限怀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情感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海上羝羊秋牧罢,陵头石马夜嘶哀”这两句,通过对海上公羊和陵墓石马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英雄不死非无意,空遣归魂故国来”这两句,表达了英雄虽然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力量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们的敬意和怀念。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