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连日恶风生,老去愁多骨亦惊。
天色昏昏转黄浊,春光冉冉又清明。
邻家醁酒初开瓮,游女香车不出城。
须为杏花赊一醉,谁家园里有莺声。

诗句

  1. 清明日大风雨:清明节期间遭遇大雨和大风的天气。
  2. 阴霾连日恶风生:连续几日的阴霾和恶劣的风。
  3. 老去愁多骨亦惊:随着年龄的增长,忧愁也随之增多,以至于感到害怕或不安定。
  4. 天色昏昏转黄浊:天空昏暗,颜色由白变黄,显得浑浊不清。
  5. 春光冉冉又清明:春天的气息渐渐浓厚,又到了清明时节。
  6. 邻家醁酒初开瓮:邻居家的美酒刚刚打开。
  7. 游女香车不出城:城里的游女们没有出门。
  8. 须为杏花赊一醉:必须为了欣赏杏花而借酒消愁。
  9. 谁家园里有莺声:询问是谁家的花园里传来了莺鸟的叫声。

译文

清明时节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候,但今年却遭遇了连绵不绝的阴雨和强风,令人心情沉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忧愁也在心中积累,甚至让人感觉到恐惧不安。天空昏暗,颜色由白变黄,给人一种不明朗的感觉。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人们的心情却无法与之共鸣。邻居家的酒刚刚被打开,而城里的游女们并没有外出游玩。我不禁感慨,为了欣赏杏花的美丽,我必须要借酒解愁。最后一句“谁家园里有莺声”让人思绪万千,不知道是哪位人家的花园中传来了清脆的莺叫声。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当天的景象和心情变化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波动。首句就点明了时间——清明时节,紧接着描述了连续几天的阴沉天气和狂风。这种天气不仅影响了出行,也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使得他感到忧愁并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诗中的“老去愁多骨亦惊”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忧愁也随之增加,甚至到了难以自持的地步。这种情绪的转变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少见,往往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有关。

随着天气逐渐转好,诗人的心情似乎也开始有所好转。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天色昏昏转黄浊”和“春光冉冉又清明”,却又将读者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实的阴霾之中。这里可能暗含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的矛盾心理。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日常生活,描述了邻家美酒刚开的情境以及游女们并未外出游玩的情况。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明节期间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提出了一个疑问:“谁家园里有莺声”,这不仅是对前文景物变化的总结,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