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牙璋远出师,将军凭轼下边陲。
僰酋争歃金盘血,汉使高悬玉帐旗。
司马文章传太史,武侯威略震南夷。
只今父老兰沧上,拟刻宁蛮第一碑。
诗句解读:
- 不用牙璋远出师,将军凭轼下边陲。
- “牙璋”是古代用来表示命令或权力的物品,“出师”即出兵作战。这里指的是不需要动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 “将军”指舒噜存道元帅,“凭轼”意为靠在车前横木上(古代战车上的座位),这里暗示了元帅的镇定和自信。
- “下边陲”指边境地区,元帅在这里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不轻易用兵。
- 僰酋争歃金盘血,汉使高悬玉帐旗。
- “僰酋”是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争歃金盘血”形容首领们为了争取某种利益而激烈争夺,“歃”是指歃血为盟,古代一种宣誓仪式,这里可能指部落间的和解或是和平谈判。
- “汉使”指汉朝派往这些地区的使者,“高悬玉帐旗”形容使者的尊贵和威严,他们代表着中央政权的形象,强调国家的权威。
- 司马文章传太史,武侯威略震南夷。
- “司马文章”可能指的是文官,如太史,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治国理念被传承下来。
- “武侯威略”指诸葛亮,他在三国时期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震南夷”说明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南方边境,甚至影响了整个南方地区。
- 只今父老兰沧上,拟刻宁蛮第一碑。
- “父老”指的是当地的人民和长者,“兰沧上”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如兰沧江边。
- “拟刻宁蛮第一碑”意味着当地人民希望能将这段历史镌刻在石碑上,作为纪念,“宁蛮第一碑”可能指的是对这次军事行动的最高评价,表明其和平、智慧的处理方式得到了认可。
译文:
不用牙璋远出师,将军凭轼下边陲。
僰酋争歃金盘血,汉使高悬玉帐旗。
司马文章传太史,武侯威略震南夷。
只今父老兰沧上,拟刻宁蛮第一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和平解决边境纠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解决冲突的推崇。诗中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效果,突出了和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提及,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此外,诗歌还体现了民间对于和平的期待和向往,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记忆。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