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曲翻身看晚霞,平川历历见人家。
桐溪水汇清□□,山似游龙水似蛇。
【注】
□□:指水清澈见底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山中景色之美。首句写樵夫砍柴归来时,夕阳正红,晚霞映照的九曲十八弯,美不胜收。第二句写樵夫走过平川,看见人家,炊烟袅袅上升。第三句以桐溪水汇为喻,形容山水相映成趣。末句比喻山似游龙、水似蛇,形象地赞美了美丽的山水。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五曲翻身看晚霞,平川历历见人家。
桐溪水汇清□□,山似游龙水似蛇。
【注】
□□:指水清澈见底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山中景色之美。首句写樵夫砍柴归来时,夕阳正红,晚霞映照的九曲十八弯,美不胜收。第二句写樵夫走过平川,看见人家,炊烟袅袅上升。第三句以桐溪水汇为喻,形容山水相映成趣。末句比喻山似游龙、水似蛇,形象地赞美了美丽的山水。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刳肠难脱豫且网,留骨堪为子夏冠。 ——刳肠:挖空肠子。豫且:战国时人,善于潜水。这句说:我被水淹死也不怕,只恨不能留下骨头,给孔子做帽子戴。子夏:孔子的弟子卜商。冠:帽子。 鼠须过晋今无用,兔颖封秦亦不如。 ——晋:晋国,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之一,在今山西一带。兔颖:即“兔毫”,指毛笔。这两句说:我的胡须到了晋国也没用了,用兔毛写的字也比不上用秦国的竹简刻写的文字。 当时照炫水中影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少年与老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主题。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少年行 -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年轻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 译文与赏析:《少年行》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诗歌。诗中的“少年不识愁何物,南陌东郊恣游佚”展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无忧无虑的态度。他们享受着青春的美好,无忧无虑地在南陌东郊畅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题筠轩友竹诗卷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有竹无人孤负竹:意思是说,虽然竹子在,但没有人欣赏和利用它,就像一个人独自欣赏一幅画,却无人共赏一样。 - 注释:孤负 - 辜负,浪费。 - 赏析: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孤独存在的哀愁。 2. 有人无竹令人俗:意思是说,虽然人在一起,但没有共同的爱好(如竹子),就容易变得庸俗。 - 注释:俗 - 指庸俗、不高雅。 - 赏析:强调了共同兴趣的重要性
【注释】 行路难:行旅艰难。前车既已覆:比喻先人失败的教训。后车心亦寒:比喻自己遭遇挫折而心情沮丧。欲历聘:想要出使诸侯国,去游说君主。竟厄陈蔡间:终于被困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和蔡县之间。仪秦:即张仪。骋雄辩:施展雄辩的口才。仪秦骋雄辨,黑貂几摧残:仪秦善于辩论,言辞锋利如剑,但多次受到挫折。王阳不能驱九折:指王吉劝说汉文帝不要听信奸佞之言,但未能完全奏效。郦生祸起三寸舌
杨白花,指杨柳的白花。风吹渡江去:风吹柳絮飘向长江。 舟人为问去何之?不似深宫卧红雾:船夫问你去哪里了?不像深宫内的花朵被浓雾遮盖。 宫庭向阳花乱开,只愁五更风雨催:皇宫庭院里花儿开放,只担心早晨的风雨将它们摧折。 春心已逐东流水,寄谢舟人勿多语:春天的心情随着东流的河水而去,感谢你,不要多言语。 【注释】 杨白花:柳树上的白花。 风:指春风。 渡江:渡过长江。 舟人为问去何之:船夫问你去哪里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通过老农、妇子、孙子三代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赏。 1. 诗句解读: - 水车歌:描述老农带领家人一起上沟车踏河水的场景。 - 浪走源头雪霰飞:描述了水流从源头奔腾而下的景象,雪花和冰雹在风中飞舞。 - 天翻脚底风雷起:描述了风力强劲,如同天翻地覆一般
【注释】 ①效:摹仿。老杜:指杜甫。老杜,即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出塞:指赴边关抗敌。九首:这里指杜甫的《出塞》诗,共九篇。 ②月落:指月明星稀之夜。悲笳:悲凉的胡笳声。动,引起。 ③群马:指出征的战马。萧萧:形容马叫声。鸣:马在夜里发出声音。 ④惊沙:指飞沙走石。掠面:刮脸般掠过。 ⑤急柝:急促的号角声。促:催促。 ⑥中天:天空中央。怒招摇:形容太阳在空中高悬,光芒四射。 ⑦白光
【注释】 五杂俎:指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和杂说。双玉瓶:指酒器,即两个酒杯。舟已具:准备船只,指准备出行。潮已平:海水已涨到岸边。 【赏析】 《五杂俎》是唐代元稹所作的组诗。此诗是其中的一首。首句“五杂俎”三字点出全诗题旨。次句承上,写诗人为行装准备酒食,以助行役。第三、四句写诗人登程远别,水路出发。“双玉箸”,指酒杯或酒壶,这里用来形容船中的器皿。“水自流”形容江水奔腾,浪花滚滚
注释: 1. 公无渡河:劝你不要渡河。 2. 薰风萧萧,黄流浑浑:薰风吹拂着河面,河水浑黄。 3. 上无舟与梁:上游没有船只和桥梁。 4. 下有鼍与鼋:下游有鳄鱼和鳖鱼。 5. 劝公无渡河,骇浪□吐吞:劝你不要过河,因为河水会掀翻你的船。 6. 惜君只欲留:可惜你只想留下。 7. 东趋沧海渚,西极昆仑源:向东前往大海的岸边,向西到达昆仑山的源头。 8. 浩浩无际流,何处招郎魂?公无渡河,为郎载歌
【注释】 效老杜出塞九首:杜甫曾作《出塞》、《塞下曲》等诗,后人模仿他的作风作诗。这里用“效”字表明诗人学习杜甫,以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连年苦东寇,今年困西征。 连年苦于东边的侵略,今年又被困在西边的边地。 身甘马革裹,命若鸿毛轻。 宁愿用马皮裹着身体去打仗,死得也像鸿毛一样轻。 安得休王师,一言下齐城。 怎么能使这些军队停止下来,一句话就使全城的人都安定下来呢! 归去对邻里,耕田歌太平。
这是一首咏松的七言绝句,描写了一幅山中松林风声画卷。 四曲:四面都是山。 嶒(cén)上石梯:陡峭的山坡上凿出的石阶。 乌岩:黑色的岩石。 千仞:极高的山崖。 岩前:山岩之旁。 藤花落:藤萝垂挂的花朵飘落。 画眉啼鸟:即画眉鸟,鸣声婉转悦耳。 赏析:此诗写诗人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以“画眉啼”喻松声,将松和鸟巧妙结合,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全诗用词凝练,意象清晰,画面感强,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
【注释】: 九曲樵歌十首(一作《山城秋思》): 三曲天开罨画屏,松风吹鬓不胜情。 山城石甃无苍藓,绝爱铿然放杖声。 译文: 三座山峰天开地设的屏风般的山景,山风阵阵吹拂着发际,令人心旌摇动而难以自持。 山上的城郭用石块铺砌而成的城墙上没有青苔,我特别喜爱那铿锵有力的放杖击石声。 赏析: 此诗为登高抒怀之作。诗人以“山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面;并以“松风”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首: - 注释: 九曲,指山间曲折的小溪。樵歌,指采樵人的歌谣。十首,指此诗共有十句。 - 译文: 一曲初过乱石硿,两山松柏翠重重。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图。诗人以“九曲”为起点,通过“樵歌”这一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林之中。“初过”二字,传达出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而“乱石硿”则形象地描绘出山路崎岖、石头众多的特点
【注释】 九曲:指山间曲折的小路。樵歌:《庄子·外物》中说:“砍柴的人唱着歌,歌声在山谷回荡。”后来就泛指山中的歌声。万叶:指树叶。清音:清脆悦耳的声音。杪(miǎo):树枝的末梢,这里指高枝。回首:回头望。原田:平畴的稻田。井深:像井一样深深的田地。 【赏析】 此诗以“九曲”为题,描写了山中樵夫的歌声和他们的劳动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全篇用词简炼,意境深远。
注释:坐在九曲岩的腰上,坐着碧绿色的苔藓。吹箫的人已经离去了,只有空荡荡的台子。云雾太深,看不见来仪凤的身影,野鸟自由自在地啼叫,花儿也自然地开放。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林景色和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九曲岩的腰上坐着,看着四周的绿苔、空台、云深不见来仪凤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自由。诗人用“野鸟自啼花自开”来形容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解析】 (1)卖鱼河头挝团鼓:在卖鱼河头,击打团形的木鼓。挝,敲;团,圆形。 (2)采蟹途中坦肩女:在采蟹的路上,有袒露出肩膀的妇女。坦肩,露肩膀。 (3)桥南少憩绿阴风:在桥南休息片刻,沐浴于绿荫之中。 (4)天外潮来白如雨:天上的潮水涌来,白色的浪花像雨一样纷纷扬扬。天外,天空之上或远处。 【答案】 译文: 在卖鱼河头击打团形的木鼓,在采蟹路上有袒露出肩膀的妇女。在桥南稍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