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游说难。前车既已覆,后车心亦寒。宣尼欲历聘,竟厄陈蔡间。
仪秦骋雄辨,黑貂几摧残。王阳不能驱九折,郦生祸起三寸舌。
千古无人吊章亥,一贤岂尽贤鬷蔑。行路难,游说难。
我将焚车深反关,不复更思山上山。口中舌在毋翻澜,从渠相见嘲冥顽。

【注释】

行路难:行旅艰难。前车既已覆:比喻先人失败的教训。后车心亦寒:比喻自己遭遇挫折而心情沮丧。欲历聘:想要出使诸侯国,去游说君主。竟厄陈蔡间:终于被困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和蔡县之间。仪秦:即张仪。骋雄辩:施展雄辩的口才。仪秦骋雄辨,黑貂几摧残:仪秦善于辩论,言辞锋利如剑,但多次受到挫折。王阳不能驱九折:指王吉劝说汉文帝不要听信奸佞之言,但未能完全奏效。郦生祸起三寸舌:郦食其因进言刘邦入关时应该封秦降将章邯为王,结果导致秦朝灭亡。九折:九折坂,是长安东面的一个地名。三寸舌:指说话的分量不够,不能解决问题。从渠相见嘲冥顽:他们讥笑那些顽固不化的愚人。

【赏析】

此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行路难》共三十句,每四句为一段。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描写了游说者屡遭挫折,进退两难;后十七句为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政治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态度。

“行路难,游说难。”开篇点题,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对世事的感慨。首句中“难”字反复出现三次,突出了主题,表明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即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游说的艰辛。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对这种艰难与艰辛的进一步阐述。

“前车既已覆,后车心亦寒。”这里,诗人以历史典故中的亡国之君为喻,说明前人的失败已经给后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接着,“宣尼欲历聘,竟厄陈蔡间。”诗人以孔子为例,说明即使有高深的思想和学识,也难以改变命运。

“仪秦骋雄辩,黑貂几摧残。”在这里,李白通过描绘仪秦的形象,来讽刺那些只懂逞口舌之利的人。仪秦虽然能言善辩,但却多次遭受挫折。

“王阳不能驱九折,郦生祸起三寸舌。”王吉虽然劝说汉文帝不要听信奸佞之言,但并未完全奏效。而郦食其却因为一句话而引发了一场战争。这些历史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充满了历史色彩,更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悲壮。

“千古无人吊章亥,一贤岂尽贤鬷蔑。”诗人以“吊”和“贤”两个字来强调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他认为,即使是像周文王这样的贤明君主,也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最后两句,“行路难,游说难。我将焚车深反关,不复更思山上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他决定不再去追求名利,而是选择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隐居山林。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游说的艰辛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描述。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政治的独特见解和深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