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鼓南游柂,忽忆君山在洞庭。
百顷风漪春澹澹,半岩花气昼冥冥。
神姑拾翠遗珠佩,仙子吹笙振鹤翎。
从此披图思税驾,敢凭一苇渡沧溟。

【题解】

《题晴川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为咏画,后四句为题画抒情,全诗以“游”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洞庭君山美景图。首联“十年不鼓南游柂”意为:十年没有扬帆南下游览。“君山在洞庭”指代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岛。颔联“百顷风漪春澹澹”意思是:洞庭湖面有上百顷大,春风荡漾,水面平静,波纹轻细。颈联“神姑拾翠遗珠佩”,指神话中的女神女英(一说湘妃),她曾把翡翠遗落的玉佩丢在君山岛上。尾联“仙子吹笙振鹤翎”意指仙女们吹着笙笛,扬起了鹤的羽毛。最后两句“从此披图思税驾,敢凭一苇渡沧溟”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尘世,归隐于自然的志向和愿望。

【注释】

①题:《晴川图》。

②十载:十年。

③君山:在洞庭湖中,因形似人而得名。

④澹澹:水波轻轻动荡的样子。

⑤冥冥:阴暗不明的样子。

⑥神姑:传说中的湘夫人。这里泛指仙女。

⑦翠:翡翠的简称。这里泛指美丽的女子。

⑧珠佩:用珍珠装饰的玉饰。

⑨仙子:神话中的神仙。这里指仙女。

⑩沧溟:大海。

【译文】

十年没有扬帆南下游览,忽然想起你在洞庭湖畔,百顷洞庭湖水波荡漾,水面平静如镜。洞庭君山岛上,传说湘妃女英曾将翡翠遗落,如今仙女正吹起笙笛,扬起了鹤的羽毛。从此我披览这幅《晴川图》,想到我要辞官归隐,只敢凭借一根芦苇渡过沧海去。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晴川图》而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十年前曾乘船南游,但因当时政治上受到挫折、失意,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远游之志。“十年不鼓南游柂”一句,点明题中“游”的由来,也暗示了诗人长期不能实现远游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暗寓着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情绪。

三、四两句写《晴川图》所表现的景色。洞庭君山岛,在洞庭湖之中,四面环水,山上奇花异草、珍禽怪兽甚多,因此成为名胜之地。“春澹澹”,形容湖面上水波微动,一片宁静;“昼冥冥”,形容天空云遮雾罩,显得幽深。这两句写画,既写出了湖面的景色,又烘托出了湖面的气氛,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莫测的境界。

五、六两句写洞庭湖上的另一处风景——君山岛上的风光。传说湘君舜帝曾在此地弹琴,因而山上有舜帝陵,山上又有舜帝洞,洞内刻有舜帝的石像。传说舜帝死后,其灵魂变成了一只白鹤升天而去,人们便把舜帝葬在了君山上,还建起了一座庙宇。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手法,描写了君山岛的美丽神奇,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感慨。

最后两句,写《晴川图》给诗人带来的感受和启示。从前面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十分喜欢这幅《晴川图》,他不仅看到了画中的美景,而且从中得到了启示:既然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那就只有离开尘世,归隐于自然之中了。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特别是结尾两句,更是妙笔生花,发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