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尽东南沧海据,龙窟蛟宫自无数。
客行千里见山高,却到东州地穷处。
人传山有白龙居,拄策何辞一徒步。
我因好奇细询之,父老无能道其故。
乃知沧海蛟龙多,天遣行云作霖雨。
懒为翻身归故窟,暂戢鳞鳍此中住。
上连碧巘欲南奔,下泄清流自东注。
老石暗结生云根,虚谷潜通上天路。
风雷三月动地来,洞口时闻头角露。
常陪白帝行清秋,要与尘寰洗炎雾。
遍施九土商家霖,昼踏天衢自回去。
冯夷海若遥相迎,归卧瀛洲红日暮。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是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地尽东南沧海据,龙窟蛟宫自无数。
客行千里见山高,却到东州地穷处。
人传山有白龙居,拄策何辞一徒步。
我因好奇细询之,父老无能道其故。
乃知沧海蛟龙多,天遣行云作霖雨。
懒为翻身归故窟,暂戢鳞鳍此中住。
上连碧巘欲南奔,下泄清流自东注。
老石暗结生云根,虚谷潜通上天路。
风雷三月动地来,洞口时闻头角露。
常陪白帝行清秋,要与尘寰洗炎雾。
遍施九土商家霖,昼踏天衢自回去。
冯夷海若遥相迎,归卧瀛洲红日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展现了大海、山川、白龙等元素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大海中的蛟龙、山峰的高峻以及白龙居住的地方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卷。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大海、山川、白龙等元素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白龙洞”为主题,通过描绘白龙居住的地方及其周围环境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白龙居住之地的详细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仙境之中。此外,诗人还将大海、山川、白龙等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

这首诗以“白龙洞”为线索,通过描绘大海、山川、白龙等元素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将自然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