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飘零客,双亲喜惧年。
马嘶青嶂外,人望白云边。
要领知谁授,舒徐颇自便。
此行羞伏枥,何必较夔蚿。
兰溪郊行
千里飘零客,双亲喜惧年。马嘶青嶂外,人望白云边。要领知谁授,舒徐颇自便。此行羞伏枥,何必较夔蚿。
-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
- 千里飘零客:意为远离家乡的游子,形容诗人漂泊在外的状态。
- 双亲喜惧年:双亲因诗人离家而喜悦或忧虑,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
- 马嘶青嶂外:青嶂指的是山,这里指远处的青山。马嘶在山外,意味着诗人骑马远行的场景。
- 人望白云边:人眺望着天空中的白云,可能是在欣赏风景或者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 要领知谁授:要领,即技艺;知谁授,意指谁能传授这些技艺或智慧?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技艺或知识的渴望。
- 舒徐颇自便:舒徐,形容行动或状态从容不迫;颇自便,意指自己觉得自在舒适。
- 此行羞伏枥:羞,羞愧;伏枥,指停下休息或不再前行。羞伏枥表示不愿意停下脚步,愿意继续前行。
- 何必较夔蚿:何必,表示不必;较,比;夔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这里比喻比较的对象。意思是不需要与夔蚿这种动物进行比较。
译文:
千里之外漂泊的游子,双亲因你离家而感到欢喜却又担忧。马儿在青山之外嘶鸣,人在白云之边遥望。想知道谁会传授你的技艺或知识,你自己感觉自在又轻松。这次出行你不愿意停下来休息,为什么还要与夔蚿这种动物比较呢?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兰溪郊外的行走场景,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千里飘零客”、“马嘶青嶂外”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技艺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探索和思考。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