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萍迹客神京,一拜萱堂又此行。
山色欲冥知雨信,岸痕齐剥记潮生。
乡书不到肠堪断,海寇初闻梦亦惊。
试上北城闲注目,长江东去阔无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在公元1372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江阴咏怀(节选)
三年萍迹客神京,一拜萱堂又此行。
- 三年萍迹客神京: 描述了诗人在三年内多次往返于京城的经历。”萍迹”指的是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旅行者。”神京”指的是首都,即北京。
- 一拜萱堂又此行: 这里的”萱堂”是指母亲的家,母亲在家门前拜谒。”此行”表示这次再次前往。
山色欲冥知雨信,岸痕齐剥记潮生。
- 山色欲冥知雨信: 山的颜色看起来似乎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山的颜色变暗,暗示即将下雨。”冥”在这里有阴暗的意思。
- 岸痕齐剥记潮生: 岸边的痕迹被冲刷得整齐如新,这是因为海水的涨潮作用。”齐剥”描述的是岸边被水冲刷后的痕迹。
乡书不到肠堪断,海寇初闻梦亦惊。
- 乡书不到肠堪断: 指家乡的书信没有到达,使得作者的思念之情无法得到慰藉,以至于感到心痛到无法继续忍受。
- 海寇初闻梦亦惊: 海贼的侵扰消息让作者夜不能寐,即使只是听到消息也足以让他惊醒。
试上北城闲注目,长江东去阔无声。
- 试上北城闲注目: 试图登上北城高处观望远方。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有一种孤独感。
- 长江东去阔无声: 长江向东流去,宽广而平静,没有什么声音,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旅途的寂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三年来在外为生活奔波的艰辛,以及他对于家乡和亲情的深切思念。首句描绘了他多次离开京城、回到故乡的过程,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他对母亲家的拜访和对母亲的思念。第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了他的不安与焦虑。第四句则揭示了他的思乡之情已经深深植根于心无法割舍,而第五句则是对他听闻海贼侵扰的消息后的震惊反应。最后两句则通过对长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尽眷恋和旅途中的寂寥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的寂寞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