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墙峻宇几浮云,金石虽坚亦鲜存。
秦宫三月已灰烬,汉瓦千年犹隶文。
改用尚能为砚器,得名何异在君门?
咸阳土尽英雄骨,谁是榱题记主恩?
诗句释义
1 汉未央宫榱题砚:这句描述了一块从未央宫(汉朝皇宫)的檐角雕刻的石头变成了砚台。
雕墙峻宇几浮云:描述的是雕刻在墙上和建筑上,仿佛是漂浮的云层。
金石虽坚亦鲜存:尽管金和石很坚固,但依然难以保存。
秦宫三月已灰烬:秦宫(指秦朝宫殿)在三个月内已经化为灰烬。
汉瓦千年犹隶文:汉朝的瓦片经过一千年,仍然有隶书的痕迹。
改用尚能为砚器,得名何异在君门:这块石头虽然经过了改造,但它的名字仍然与君王的门相似。
咸阳土尽英雄骨: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的土地已尽,而那些曾经的英雄们也消逝。
谁是榱题记主恩:谁还能记得皇帝的主恩?
译文
从汉朝未央宫的檐角雕刻出来的石头成为了砚台。
雕刻在墙上和建筑物上的石头,仿佛是漂浮的云层。
虽然金和石都极其坚固,但还是难以保留。
秦朝的宫殿在三个月内就化作了灰烬。
汉朝的瓦片经过一千年,仍然有隶书的痕迹。
这块经过改造的石头,它的名字仍然与君王的门相似。
咸阳的土地都已消失殆尽,而那些曾经的英雄们也消逝了。
谁能记得皇帝的主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未央宫榱题”这一历史遗迹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比金、石的坚固与历史的变迁,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通过对“改用”一词的使用,暗示了历史的变化和统治者的更替。最后一句“谁是榱题记主恩?”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致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君主权力的担忧以及对历史真相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