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孟浩然,五言擅时誉。
迹放羁旅间,气藉江山助。
感怀岘山作,托兴洞庭赋。
九重获见知,一语乃上忤。
敝庐南山归,亦足蔽风雨。
篇章如可传,论何遇不遇。

【注释】

襄阳:今属湖北省。孟浩然:唐代诗人。五言:指五言诗,即每句五字的诗歌。岘山:位于湖北襄阳城东,相传为三国时刘备兵败驻军之地。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归隐的情景和感慨。

“襄阳孟浩然,五言擅时誉。”首联点出题中之“诗”,并交待了这位作者的姓名与写作的时间。孟浩然(689-740),字子容,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河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早年隐居王屋山(在今山西运城西面),后漫游吴越地区,终于来到长安,唐玄宗诏他到朝廷做官,但他不愿意,便称病辞职,还归故乡继续隐居。这首诗就是作者送朋友离开襄阳时写的。“五言”是说这首赠别诗是以五言诗体写成的;“擅时誉”是说这首诗在当时很受人们的喜爱。“迹放羁旅间,气藉江山助。”这二句是第二联,大意说:我这个人,因为长期羁留在外,所以足迹漂泊不定;但我的精神却像山河大地一样雄壮有力,可以支撑起我那高远的志向。“感怀岘山作,托兴洞庭赋。”这两句为第三联,大意说:我在岘山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感怀诗;如今我又要离开襄阳,回到家乡去,于是又写了一篇《登岳阳楼序》。“九重获见知,一语乃上忤。”“九重”指的是皇帝。“一语”是指自己所写的那篇《登岳阳楼序》。这句是说自己写的这篇文章被皇帝看到了,但却遭到了皇上的不喜,因此心中感到十分痛苦。“敝庐南山归,亦足蔽风雨。”“敝庐”是简陋的房屋。“南山”指南山,在襄阳城南。《登岳阳楼序》是在南归途中写的,所以作者住在南阳山(今湖北荆门市附近)。这句是说自己简陋的住所也可以挡风遮雨,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篇章如可传,论何遇不遇。”这两句为最后二句,大意说:如果这篇《登岳阳楼序》能够流传下去的话,那么,我为什么非要遇到君主不可呢?作者在这里表示了他对于自己遭遇的看法。“何遇不遇?”是说遇到什么样的君主都可以。“遭逢”“遇合”的意思就是这样。

【译文】

襄阳有位名叫孟浩然的人,他的五言诗很有声誉。

由于长期羁留在外,他的足迹漂泊不定;但精神却像山河大地一样雄壮有力,可以支撑起自己那高远的志向。

他在岘山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感怀诗;如今他又要离开襄阳,回到家乡去,于是又写了一篇《登岳阳楼序》。

这篇《登岳阳楼序》被皇帝看到了,但却遭到了皇上的不喜,因此心中感到很悲痛。

我简陋的住所也可以挡风遮雨,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

如果这篇《登岳阳楼序》能够流传下去的话,那么,我为什么非要遇到一个能赏识自己的君主不可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