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来从乾竺国,畏途生出玉门关。
地穷西北河为带,水尽东南岛若环。
劫火自如潮势吼,禅心已似石头顽。
《法华》雨施金盂水,贝叶经挑锡杖镮。
幻境万家蝴蝶梦,沧波一个野鸥闲。
染轻龙女花难著,德重天厨食自颁。
灏气秋横银色界,白毫夜破铁围山。
瀴溟此日浮杯去,葱岭何年只履还。
佛日未应违下国,甘霖直欲遍人间。
探穷大地蛟蛇窟,归立□□虎豹班。
这首诗是唐代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分别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联:尊者来从乾竺国,畏途生出玉门关。
- 关键词:乾竺国、玉门关
- 注释:乾竺国指的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古称“天竺”)。玉门关是中国西北边境的重要关口,自古以来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 赏析:通过描述尊者和畏途生这样的神话人物,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和艰难。
第二联:地穷西北河为带,水尽东南岛若环。
- 关键词:西北、东南
- 注释:西北代表中国,东南代表印度等地的佛教文化影响。
- 赏析:通过描绘地理环境的变迁,诗人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传播和融合。
第三联:劫火自如潮势吼,禅心已似石头顽。
- 关键词:劫火、禅心
- 注释:劫火指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潮势吼则形容佛教教义如同大海般汹涌澎湃。禅心则是指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坚韧不拔。
- 赏析:诗人以自然界的潮汐比喻佛教教义的深远影响,同时用禅宗修行者的内心状态来比喻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第四联:《法华》雨施金盂水,贝叶经挑锡杖镮。
- 关键词:法华、雨施、金盂水、贝叶经、锡杖环
- 注释:《法华经》是佛教中的一部经典,雨施指的是将佛经作为供养品献给众生。金盂水和贝叶经则是佛教中的两个典故。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佛教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第五联:幻境万家蝴蝶梦,沧波一个野鸥闲。
- 关键词:幻境、蝴蝶梦、野鸥闲
- 注释:幻境象征着虚幻的世界,蝴蝶梦则是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野鸥闲则形容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
- 赏析:诗人以蝴蝶和野鸥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慨。
第六联:染轻龙女花难著,德重天厨食自颁。
- 关键词:龙女、染轻、龙子、天厨、食自颁
- 注释:龙女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染轻和龙子都是佛教中的典故,天厨则是比喻佛教的宗教厨房。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佛教中的女神和食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中慈悲为怀的精神的赞美。
第七联:灏气秋横银色界,白毫夜破铁围山。
- 关键词:灏气、银色界、白毫、铁围山
- 注释:灏气是形容秋天的气势宏大,银色界则是比喻佛教的广阔无垠。白毫则是形容佛教中的觉悟之光。
- 赏析:诗人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第八联:瀴溟此日浮杯去,葱岭何年只履还。
- 关键词:瀴溟、浮杯去、葱岭、只履还
- 注释:瀴溟是形容海水的浩渺,浮杯去则是比喻自己的行迹如同水中的酒杯一般在世间流转。葱岭则是比喻遥远的目标或理想。
- 赏析:诗人以海洋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第九联:佛日未应违下国,甘霖直欲遍人间。
- 关键词:佛日、下国、甘霖、遍人间
- 注释:佛日是指佛陀的教化,下国则是比喻佛教的普及程度。甘霖是比喻及时的雨水,滋润万物。
- 赏析:诗人以佛教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对佛法普渡众生的信念。
第十联:探穷大地蛟蛇窟,归立□□虎豹班。
- 关键词:探穷、大地、蛟蛇窟、□□虎豹班
- 注释:探穷大地是指深入探究世间的奥秘,蛟蛇窟则是比喻世间的种种困境或秘密。□□虎豹班则是比喻佛教中的修行者或僧人。
- 赏析:诗人以探求世间之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不断追求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