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祝邈佶烈,忧民一念通天阙。帝星下射甲马营,紫雾红光掩明月。
殿前点检作天子,方颐大口空诛死。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
中书相公掌穿爪,不死不忍秘《鸿宝》。画瓠学士独先几,禅授雄文袖中草。
君不见,五十三年血载涂,五家八姓相吞屠。陈桥乱卒不拥马,抚掌先生肯坠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分析其内容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注意从形象、手法、语言等角度分析。这首诗的内容是:唐宫中夜间祈祷祝捷,忧国忧民的心愿上达天庭。北斗七星下射甲马营,紫雾红光掩盖着明月。殿前点检作天子,方颐大口,空杀身。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中书相公掌穿爪,不死不忍秘《鸿宝》。画瓠学士独先几,禅授雄文袖中草。君不见,五十三年血载涂,五家八姓相吞屠。陈桥乱卒不拥马,抚掌先生肯坠驴。

“唐宫夜祝邈佶烈”,唐宫中夜晚举行盛大的祝捷活动,皇帝在祈愿上天保佑国家太平。“忧民一念通天阙”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意愿,“帝星下射甲马营,紫雾红光掩明月”。北斗星象下的甲马营,紫雾红光遮掩了月亮。“殿前点检作天子”,殿前点检(即殿帅)当了皇帝,但“方颐大口空诛死”,却只能以一腔悲愤结束自己的生命。“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重光相荡,指两股正义的力量互相碰撞,两股力量相互冲撞,使天上的日月都显得暗淡无光。“中书相公掌穿爪,不死不忍秘《鸿宝》。”“中书相公掌穿爪”,意思是说中书省宰相手握权力,如果不想死就不应该秘藏着《鸿宝》,也就是《易经》一类的书。“画瓠学士独先几,禅授雄文袖中草。”画瓠学士指的是王禹偁。他能够洞察先机,写出了《御制平戎策》,被宋太祖任命为翰林学士。“君不见,五十三年血载涂,五家八姓相吞屠。”“君不见”以下三句,是作者借古讽今,抒发了他对时局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

【答案】

译文:

唐宫之夜举行盛大的祝捷活动,皇帝在祈愿上天保佑国家太平。北斗星象下的甲马营,紫雾红光遮掩了月亮。殿前点检当了皇帝,却只能以一腔悲愤结束自己的生命。两股正义的力量互相碰撞,使天上的日月都显得暗淡无光。中书省宰相手握权力,如果不想死就不应该秘藏着《鸿宝》,也就是《易经》一类的书。画瓠学士指的是王禹偁。他能够洞察先机,写出了《御制平戎策》,被宋太祖任命为翰林学士。五十三年的血涂染了国土,五家八姓相互吞食屠杀。陈桥乱卒不拥马,抚掌先生肯坠驴。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北宋开宝五年(972),应诏献《御制平戎策》。宋太祖赵匡胤看到后十分高兴,认为他有帝王之才,于是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充史馆编修官,赐爵成安县男。第二年五月又召入京任左正言。当时正值宋初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来治理国家。王禹偁自少年起就怀抱大志,渴望报效朝廷。他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抨击时弊,讽刺奸臣。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到重用。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登极后,他才得到任用。这首诗是他献策之后所写的。

第一段写唐宫的祝捷活动。唐宫内的祝捷活动十分隆重,皇上在祈愿上天保佑国家太平。“忧民一念通天阙”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意愿。第二段写皇帝登基之后,权臣专政,百姓疾苦。第三段写到自己虽已登上高位,但仍然不能忘情于民间疾苦,希望能为国尽忠效力。最后三句是对现实的感慨与忧虑。

这首诗是作者献策之后写的。当时宋太祖刚刚即位,他看到作者所进《御制平戎策》后非常高兴,并认为作者有帝王之才,于是就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充史馆编修官,赐爵成安县男。第二年五月又召入京任左正言。当时正值宋初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来治理国家。王禹偁自少年起就怀抱大志,渴望报效朝廷。他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抨击时弊,讽刺奸臣。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到重用。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登极后,他才得到任用。这首诗是他献策之后所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