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
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
六经皆糟粕,中有味如蜜。
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
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
【解析】
“书”是诗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书”,全诗都是围绕“书”来写。
“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这两句是说,一天不看(或少看)书,心里就会觉得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这是说读书的重要。“有失”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读书的态度。
“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意思是,我虽然已经看了很多(或:看了很长时间),但还觉得自己没有看够(或:看得不够仔细);这是因为书中的字很小,需要仔细地看才能看清楚,看出意思。这句诗写出了读书的艰难,也表现了诗人刻苦钻研的精神。
“六经皆糟粕,中有味如蜜”意思是,儒家的经典,在现在看来都像是一些无用的东西(或:都是一些糟粕),但在这其中却有很值得人去研究的东西(如:很有味道)。这里用了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经典的看法和对学问的渴求。
“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圣贤和那些有作为的人,总是兢兢业业,勤奋努力。这句话赞扬了历史上那些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们。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意思是,这些知识流传下来,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人见到它时,可能已经不再认识了(或:已经不认识了);这说明了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意思是,现在的人们不及古代的人们,古代的人们又怎能比得上今天的人呢?这里的对比,既指出了时代的差异,也指出了人们的不同(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意思是,现在有人还像我以前那样认真地看我的书籍,看到这些书籍时还不禁要长叹三声。这里的“三叹息”,既是对自己读书经历的回忆,也是对前人读书精神的赞美。
【答案】
一
一日不看书
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 一天不看(或读)书,我心里就觉得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二
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
看书的心还没有停止,细看文字就费眼力。
三
六经皆糟粕,中
六经都是些糟粕,但其中有值得品味的东西。
四
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
自古的圣人和贤人,都是兢兢业业、勤于学习和工作的。
五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
这些文化知识流传下来,经历了许多世纪后,后人见到它时,可能已经不再认识它了。
六
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
现在的人不及古人,古人怎么能比得上今人呢?
七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
有人仍然像我当年读书一样认真地看这部书,看到这本书时不禁长叹三声。